管理学论文代写-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的内涵、现状以及优化

发布时间:2012-05-02 14:52:02 论文编辑:第一代写网

目录
一、 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特点与层次结构的内涵
二、我国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现状
三、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的优化
摘要
关键词

一、 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特点与层次结构的内涵
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1)起点高,工作性质决定了毕业生将担任管理工作,负责对人、财、物的调配;(2)边缘性,作好管理工作,需要科学的知识和艺术技巧。(3)实践性,理论的有效性必须管理学论文代写得到实践的检验,在国外.其他企业或一定时期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一定对每一个企业都有效。因此,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也因此体现出了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点。
从培养的方法角度看,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表现如表1。从培养结果看,人才培养结构层次表现如表2。


通常,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种将学位和学历混合使用的层次结构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本文就以该种分类标准为主线展开分析。
二、我国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现状
(一)“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
就整个社会人才分布来说,高学历和高学位人数少,低学历和低学位的人数多;就学习的基本规律来说,从低到高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因此在数量上也体现出了同样的低多高少的现象,即社会总体意义上的人才层次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
目前,我国重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呈现出该结构形式,即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数量大于研究生的培养数量。重点大学人才培养层次的“金字塔”型结构,没有体现出重点大学的特色和社会分工中的角色,并因此与一般大学及专科学校在“金字塔”的底部形成激烈的竞争。当前一些专科学校招生困难,造成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正常的招生竞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这些学校教学效果、分配困难或者违规操作,也是不客观的。同时,招生困难与较低的适龄青年入学率(根据规划,2010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才达到23%)也是一个不协调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的层次上的定位不准确存在较大的联系。
(二)本科层次是培养重点,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生在我国一度被认为是天之骄子,一般认为,本科生就是高级人才,这种认识在很多学校的本科招生简章中随处可见,有的学校甚至在本科生招生简章中表明要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基于这种认识,专业教育在本科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得到加强,作为折中的产物,本科四年被分成两个阶段,形成了前两年以通识教育为主,后两年以专业教育为主的培养模式。这一特点与日本的大学类似,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由于学校负责通识教育,各专业学院负责专业教育,于是学校和各专业学院各自强调一块,出现了通识教育挤兑专业教育,或专业教育挤兑通识教育的局面,使本应该协调发展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变成了“鱼和熊掌”的关系。一些学生感到在素质教育培养模式下通识教育的不足,而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专业教育非常薄弱。
因此,在我国,对于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有两个关键性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1)对本科生的培养应该以学校为主还是以各专业学院为主?(2)本科生教育应该以通识教育为主还是以专业教育为主?
(三)研究生层次培养方式多元化,界限不明确
工商管理类硕士层次的培养在近年得到飞速的发展,其中尤以MBA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影响。重点大学的硕士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从单一的普通教育逐步过渡到普招生、硕士课程进修班、MBA、在职MBA、EMBA等;从单一的全日制脱产制逐步过渡到半脱产和不脱产的半日制、集中制等。即使如此,重点大学硕士层次的人才培养数量仍然不及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层次目前存在培养目标界定不明确问题,表现为:(1)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目标与其他层次的培养目标界定不明确。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有反映说某些高校的某些教师对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使用相同的教材和讲义。(2)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之间的界限也不够明确。属于国家学历教育部分的普招生、MBA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部分的培训班和课程进修班之间在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上的区别不明显。
博士研究生层次,从目前博士生就业情况看,大多数博士毕业研究生从事实务性工作,与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管理科学领域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与这种现状之间不无联系。
三、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的优化
(一)改“金字塔”型结构为“橄榄球”型结构
“金字塔”型结构虽然符合社会人才层次的一般特点,但就重点大学来说这种结构就存在很多问题,重点大学人才培养需要重新定位。我们认为,我国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应该呈“橄榄球”型,通俗地讲,就是形成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本科和博士为两头的区别于一般院校的层次结构。
将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调整为“橄榄球”型,有利于使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形成分工合作的关系,避免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同一层次展开过度竞争;同时也有利于各层次的高等院校发挥各自的作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二)重视本科教育,确立本科层次以通识教育为主的基本原则
本科层次的教育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科教育不但是大学教育的中心工作,而且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承担着向社会和向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因此,本科教育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在美国,一些全国性研究机构把本科教育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各州高等教育管理与协调部门在评估大学办学效率的指标体系中,本科教育是重中之重。哈佛大学认为,“本科生教育在哈佛大学居于中心地位”。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教育由哈佛学院专门负责,商学院、医学院等都不开展本科生教育,只进行研究生教育。哈佛大学的教授一般都要求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特殊情况下经过批准可以只承担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与指导。美国其他大学对本科教育也非常重视,1997年卡内基基金会发表了题为《重塑本科教育》的报告,在全美引起了很大反响。据雪城大学对研究型大学的调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本科教育,并且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共识,其中之一就是强调大学基础阶段的“通识教育”,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各大学在安排大学生教学课程中,十分强调基础阶段的“通识教育”,要求每人修读一定数量的人文与自然学科课程及技能课,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本科教育以通识教育为主作为一个原则已经得到了非常普遍的认同。
(三)明确层次界限,进一步扩展研究生层次的多元化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层次在规模和数量上是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心。在确定了本科生以通识教育为主的原则基础上,硕士研究生层次应该成为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而博士研究生层次则应该以培养理论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为主要任务。各层次的界限与培养目标结构可以用图1表示。


同时,在硕士层次内部,MBA和EMBA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是一种职业培训教育,所以在师资和教材的使用上要突出实践性特点;而普通管理类教育应该偏重于夯实理论功底和为上层次输送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思维能力。当然,这种认识决不排斥实用型人才的理论学习和理论型人才的实践能力。
在继续完善目前培养方式的情况下,我国重点大学应该积极开拓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其中尤其要大力发展有针对性的国内和国际性非学历教育,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即针对特殊行业、特殊区域和特殊人物提供满足其实践工作需要的研讨、培训和进修等教育。在这方面,哈佛大学值得我国重点大学借鉴。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的层次很多,除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攻读学位的专业以外,还有不少不攻读学位的专业研讨班、训练班、培训班、暑期班,构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
(四)在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
作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当然越高越好。但我们认为,如果在素质教育中简单而笼统地说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或者说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工作。因此我们提出了“核心能力素质”的概念。我们认为,就思想素质标准来说,不同层次的人应该是相同的;但就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来说,不同层次的人应该有所不同。不同层次人才的“核心能力素质”可有如下区别:高层管理人员———决策层的核心能力素质是创新;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层的核心能力素质是协调;初级管理人员———操作层的核心能力素质是执行。
确定核心能力素质的意义在于各大学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每一层次的培养方案应该围绕该层次的核心能力素质展开,突出重点。

摘要:我国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在数量、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存在不足,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应该从多方面予以优化。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层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