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管理学论文范文:N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优化思考

发布时间:2023-11-25 11:12:4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管理学论文,笔者通过研究商业银行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业务重点操作环节管理、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专业人员队伍素质、加强风险文化教育等相应的改进和保障措施。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创新推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政府单位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自2016年至2020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由4495万户增长为4995万户,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7%;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到2025年,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将达到5700万户,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9%;由此可见,未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占比也有望继续提升。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银行角度来看,在经济形势不稳定时期,商业银行管理部门通常会收紧贷款准入门槛并严格认真审查,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可提供为抵押、担保物的财产较少,也难以通过发展历史来证明自身的财务稳定性,很难获得足够的信用额度和授信,导致借贷利率常常较高;从企业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财务运作能力和还款能力不足,由于规模较小和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稳定长期的利润增长,同时,也缺乏足够的金融文化和融资管理知识,难以为银行提供清晰的还款计划和财务分析,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评估贷款的风险和成本,从而阻碍贷款的批准。

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年来金融行业的新兴业务,是银行与企业在供应链上进行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全流程合作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的重要角色,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周转。同时,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也可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面对供应商和客户的风险管理需求。综合来看,随着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供应链金融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2016年,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供应链服务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报告(2019)》,2019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融资交易额达到了1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3.3%;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受到一定影响,经过三年的疫情阻击战,防控政策逐渐放开,市场正在逐步恢复;根据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发布的《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数据洞察2019-2023》报告预测,到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31.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20%。

管理学论文怎么写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与传统融资方式的风险管理相比,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目前还处在摸索与发展的阶段。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既可揭示其内在规律与特征,又可为其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与应用参考,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首先,通过对银行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拓展了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范畴,提升了学术界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并推动了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其次,在对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分析时,可以拓展新的研究视角,挖掘传统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完善银行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最终,通过研究能够从理论上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模式进行进一步优化,并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理论上的不足。

1.2.2实践意义

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因此,银行必须全面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维护自身与客户的权益。二是改善银行业的经营效率。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能够帮助银行更好地对中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并给予信贷资金的担保,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提升银行业务的效益。三是推进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它们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中小型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问题,对于实现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将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将信用风险、资金风险和交易风险转移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服务,包括物流、供货商和电子商务等供应链环节。国内最早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发源于深圳,并逐渐扩大到了全国不同地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对于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十分重视的,深圳市政府在供应链金融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例如推动银行建立了“三重保障”机制、探索供应链电子商务应用等,这些措施都推进了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和发展。

供应链金融提高了融资效率和速度,摈弃了传统的融资模式下繁琐的担保和贷后管理,帮助企业根据自身资信情况,通过供应链上下游间的互信关系,快速地获得资金支持。其次,供应链金融能够大幅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商业银行能够通过供应链获取上下游企业的经营信息,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和可控性,因此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信用风险,为企业降低资金成本和门槛。同时,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资金流转速度的提升,从而提高上下游企业间的供应效率。

2.1.2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持续发展,其主要模式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应收账款融资。基于企业销售给客户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金融机构提供综合性融资服务,提前获取部分应收账款质押利用。二是库存融资。以企业自有的货品代表企业资产进行融资,为企业方便资金流动提供便利。三是保兑仓融资。基于企业向保管方委托仓库管理所产生的一种物流综合业务,由银行提供相关金融服务而产生的融资业务。四是预付货款融资:基于企业向供应商预付货款而产生的一种预付融资,由银行提供利用预付货款进行担保和融资。五是担保融资。一般来说,企业寻求银行的融资支持,银行通常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或者担保,而担保融资是一种以企业的商业信誉来代替企业的担保物品的一种业务。六是货物质押贷款。基于货物作为抵押物而提供的一种资金流动方式,具有很好的信用风险控制。

2.2理论基础

2.2.1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多种社会经营活动中,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它的实质是由于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因素的不对称,信息量占优的一方具备更多的主动选择优势,而信息量小的一方往往会陷入被动。根据程小伟等(1999)的研究,在信贷业务经营中,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完全对称,容易引发信用风险,这是商业银行产生信用风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商业银行应通过各种方式与借款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获取其真实信用资料,以此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减少风险发生概率。通过以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不仅影响了银行的收益与风险状况,而且也导致了银行信贷决策的偏差。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企业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需求,进而导致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向企业提供过高的利息。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高昂的成本,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其自身资信实力等条件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银行无法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只能通过追加其他条件的方式来弥补潜在风险隐患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逆向选择问题,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因此,银行应当在制度层面上进行优化,以最小化信用业务中的风险及信息不对称,并在适当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的前提下,使其在供应链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将现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有关信息进行整合的特点,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将资金从供应商向下游企业进行流动,进而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业务数据平台以及一个能够解决贸易背景真实性等问题的解决方法,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只能得到表面上的解决,实际上可能会产生更大的风险隐患。

3 N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现状.............................15

3.1 N银行概况..........................................15

3.1.1 N银行简介.......................................15

3.1.2 N银行经营业务情况.......................15

4 N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

4.1调研设计........................................21

4.1.1调研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21

4.1.2统计分析....................................22

5 N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优化建议..................................31

5.1提升风险识别能力.........................................31

5.1.1加强信息数据平台建设.................................31

5.1.2完善系统平台功能....................................31

5 N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优化建议

5.1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5.1.1加强信息数据平台建设

N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金融科技赋能手段过少,而各类量化模型、云平台的建设都不开信息数据的支持。信息数据平台建设也直接关系到银企之间的信息是否对称,对于银行开展评估工作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N银行当前的信息平台,无论是在完整性还是精确性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不断变化的、错综复杂的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为了提升其对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整体控制,需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扩大信息来源,并将所有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进行整合,强化各个机构间的信息分享,尽可能地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N银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强化其信息数据平台的建设:一是对其内部的数据进行综合地采集,首先涉及到已有的平台体系以及员工获取到的公司内部相关信息。二是从外界获取更多的资料,包括从各种公共网络等外界途径获取公司的有关资料。例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注册信息、行业协会网站的产销信息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获得较为充足的外部数据。与此同时,利用数据对接的方式,让业务平台与相关企业之间在信息互动方面形成一种连接,从基础的数据信息层次,可以对企业的实际交易数据进行完整地了解,还可以对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易金额、资金流和支付周期进行实时地了解。在此基础上,将获取的内部与外部的相关信息纳入到该体系中,不断地对该体系进行改进与补充,以达到对该体系的整体优化与有效兼容,从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管理学论文参考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首先,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与研究,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基本模式、业务特征、风险管理过程等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论述。接着介绍了N银行的基本情况和业务现状。再通过设计、发放问卷,采集数据,开展访谈等流程,对N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访谈调研过程中收集的意见建议,该文对N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最终,得出了如下几点主要结论:

(1)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务,能够有效帮助N银行加速业务转型,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由于其具备复杂性、多变性、传播性等特点,不能采用混同于传统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手段。同时,贸易背景真实性也是风险管理环节中的重要要素,必须做好各参与主体信息的有机融合,才能解决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特点,确保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减小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的风险隐患。

(2)因N银行涉猎供应链金融领域时间较晚、经历较少、业务规模不大,其风险管理体系缺乏独立性,存在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机制不足、信用评级不够细化、风险量化数据模型待优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专业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

(3)扎根理论、立足现实,该文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研究结论,并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将研究结论与N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中风险管理上的缺陷相对照,深入探究其中的根源,并针对所发现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提高风险评估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完善人才体系建设等相关建议,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我国初步涉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中小银行提供案例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