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工商管理论文:以信息化支撑工商行政管理发展和改革

发布时间:2012-01-19 10:06:08 论文编辑:第一代写网

 

 
近年来, 我们青岛市工商局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局的中心工作来抓, 特别是国家工商总局王众孚局长提出建设“信用工商、法制工商、信息工商”的要求以来, 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2005年10月, 我局数据集中暨业务软件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顺利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信息中心等部门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验收。这标志着青岛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领导有力, 理念先行。我局提出了“以信息化来统领、支撑、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发展和改革”的理念,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日常办公无纸化、业务工作智能化、行政执法规范化、领导决策科学化、档案管理电子化、社会服务便捷化”的“六化”目标。在领导体制建设上, 我局实行“一把手”工程, 市局、分局分别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有力地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近年来, 我局用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达到了5000多万元, 微机数量2300多台, 基本达到了人均一台。
二、统筹规划, 思路清晰。我局围绕“建设一个中心、实现两化、建设三大类应用、搭建四个平台”的总体框架, 形成了专项突出、应用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格局。
第一, 建成了全市工商系统统一的数据中心。在将分局服务器和各项业务数据全部集中到市局的基础上, 实现了在统一的软件系统框架下的一体化设计。即, 将过去分散在独立运行于不同平台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 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 实现了应用处理的集中。建立了统一的工作平台, 用户只需要输入一次密码, 就可以根据用户拥有的权限, 在同一界面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操作, 不需要重复退出、进入。
第二, 实现了办公过程的无纸化和业务处理的智能化。我局公文处理(OA) 系统, 采用了浏览器方式, 上至工商总局、下至基层工商所的文件以及各级工作汇报材料, 都可以通过该系统流转, 全面实现了日常办公的无纸化; 在执法办案系统方面, 通过电子档案、影像资料扫描附加到系统, 对系统内部人员需签字的材料, 采用“数字签名”手段, 实现了从立案到结案全过程的网上流程化管理; 在软件系统智能化改造方面, 横向上加强了企业登记监管信息的汇集整合, 在系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 纵向上加强了市局、分局、工商所之间以及与总局、省局间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信息的即时交换, 实现部门间的执法联动。在业务处理过程中, 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有关信息的智能分析, 自动给出提示或警示信息。如企业登记过程中, 是否提交过虚假材料、企业法人代表是否在黑名单库中、企业董事会成员的身份证是否真实等, 都可以在登记过程中自动显示、校验。在市场主体退出时, 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提示该主体的分支机构的管辖单位。在执法案件系统中, 内置了工商系统法律法规库, 可根据违法行为、违法类型自动选择适用的法规条目, 自动生成立案审批表、处罚决定书等各种办案文书,极大地方便了市场监管和案件办理。
第三, 建立了办公政务、核心业务和公众服务三大类应用。我局建立了服务于内部的公文和业务流转工作平台, 为外部公众提供服务的红盾服务平台, 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与国家工商总局、省局的数据交换平台。作为国家工商总局第一批联网单位, 在实现与总局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的同时, 积极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工商业务信息, 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中, 建立了名称管理、内资登记、外资登记、分类监管、执法案件管理、12315系统、工商所综合应用、收费系统、档案电子化系统等26个子系统。各个业务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数据可以按照不同的权限相互调用, 极大地方便了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 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公众服务系统建设中, 实现了网上名称查询、网上注册、网上年检、网上申诉举报等, 为社会提供企业基本登记信息查询, 公开企业违法记录和严重失信企业名单, 公布典型案例。2005年度全市企业网上年检率达到了95.5%。
第四, 建立完善了网络支撑、安全支撑、应用支撑、存储支撑四大平台。作为“国家工商总局共享区”的第一批试点联网单位, 在完成了与总局的网络互联的基础上, 我局于2004年全面完成了市局、13个分局、164个工商所三级光纤联通, 市局与分局实现了百兆、分局与工商所实现了十兆联接。形成了以市局为网络控制中心, 13个分局为网络控制分中心的网络架构。先后投资上千万元, 建设了市局中心机房、视频会议系统、12315申诉举报系统和广告监测系统。我局始终非常重视网络安全建设, 建设了基本防火墙、安全网闸、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病毒防治、Web信息防篡改等技术的网络安全体系。鉴于工商专项业务较多, 不少专项业务系统独立运行的状况, 我局采用当前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 以网络平台、网络安全平台为基础, 建设了应用支撑平台, 将各个独立的系统进行了有机整合, 实现了“统一门户、单点登录”; 同时, 建立了以数据交换为核心的体系, 形成了不同业务处理、不同软硬平台、不同结构数据的捕获、分类、整合、管理、传送等交互操作的协同工作机制。在存储平台建设上, 建立起基于SAN架构、支撑核心业务数据、公文流转以及电子档案光盘化数据的核心数据平台, 并配有磁带库, 备份介质异地存放。
三、强化培训, 着眼应用。针对部分工作人员不会上机操作、部分领导干部不愿上机操作的情况, 我局提出, 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 都要学会使用微机, 学会与业务相关的软件应用; 对于培训考试不合格、达不到上机操作要求的, 一律实行待岗培训, 并将应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为促进业务工作和软件应用的有机统一, 在培训中采取业务培训与软件培训同步进行的方式, 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效果。随着我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拓展, 有力地促进了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监管水平。特别是分类监管系统的应用, 充分整合了登记系统、执法办案系统和市场管理系统等与企业信用相关的业务数据, 根据总局的企业信用分类标准, 对企业信用等级实行了自动分类( 自9月份以来, 自动生成B类企业279户, C类企业31户, D类企业3户) 。分类监管系统可以自动将基层工商所监管中的企业认领信息、分类信息、实物出资未过户信息、超期经营信息、案件立案信息、投诉举报信息等预警信息, 通过自动提醒督办功能, 将达到预警期或已超过预警期的企业, 自动显示出来并生成“业务督办单”, 下达给业务人员, 提高了业务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督办的针对性, 强化了企业监管力度。
截至2005年底, 通过自动提醒督办功能, 系统提示预警企业12312户次, 下达业务督办单1065次。既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 又有效地增加了案源, 全年办案数量达到11!9万件, 罚没款2300万元, 较上年同期都翻了近一番。同时, 进一步规范了执法程序。我局在业务软件设计上,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行政许可法》和总局58号令的规定, 对各项业务按职能要求, 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 统一设计权限分配, 明确每个流程中各个操作环节的功能、业务职责和授权, 工作人员按照事先设置的流程进行工作。通过软件系统还可以直接查询到每项业务工作的质量及责任人, 使责任追究前移, 实现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化, 行政执法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全市工商系统全年13起行政诉讼终审零败诉, 18起行政复议零撤销。通过收费管理系统的使用, 实行微机定费、微机收费、网上结报, 使各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金额透明公开,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收费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促进了廉政建设, 形成了流程科学、简洁高效、监督有力的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公文流转系统和核心业务系统的使用, 使各项业务工作和审批材料全部实现了网上流转, 简化了办事程序。原来基层工商所每办一个案子、每收一份文件, 都需要派人到分局送取, 有的甚至要跑几趟, 现在通过网上就可以做到; 系统各项业务工作会议,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召开, 既节省了时间, 又节约了交通、食宿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