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管理学发展阶段论

发布时间:2011-12-26 10:03:31 论文编辑:硕士论文代写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试论管理学理论发展的第四阶段管理起源于人类共同劳动的分工和协作,而且从历史上看,管理也随劳动分工和协作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管理活动与人类活动同样古老,然而管理活动与人类对管理活动认识之间的关系却不同。在一般意义上,可以说人类对管理的认识发展比管理实践的发展缓慢得多。但在现代,这种认识已达到同步甚至超前。这是因为现在人们对管理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实践的发展,认识也随之加速发展。
1 对管理学理论发展三个阶段的分析
管理理论从形成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是管理理论研究者所必须要认识的问题。依据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各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等的区别,一般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但在标准、内容、时间上不完全相同(见图1)。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我们按照在不同阶段中理论的表述,对三个阶段分析归纳如下,以求体现管理理论发展的连续性。第一阶段,为传统管理阶段,亦可称为人机关系管理技术理论与实践阶段,侧重于研究人的活动对象。这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探索造成劳动生产力下降的原因和克服的途径,力图突破经验管理,找出科学管理的具体办法并运用在实践中,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以证明采用科学管理方法的意义或所能产生的可计量的实际效果。第二阶段,为科学管理阶段,亦可称为人际关系管理组织理论与实践阶段,把研究重点转向人的本身,包括人、组织及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管理理论着眼规定组织原则,使组织合理化并提高效率。但人的行为比原则规定复杂得多,而各种行为都和组织直接相关。
这样,研究组织就扩展到整个人的行为,尤其侧重于人的内在人情和人际关系。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阶段,亦可称为人境关系管理系统理论与实践阶段,表现为上两个阶段的综合。这一阶段理论上的重点就是力图将人和人的活动对象统一起来,把人的活动对象称为环境,管理就是将人与环境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强调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是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系统思想和随机制宜思想就是这一阶段理论思想的突出代表。上述三个阶段,无论从时间和内容上并无严格界限。正因为各阶段理论研究的问题大致相同,只是侧重不同,而且在三个阶段中也有相互交叉和过渡性学说。有的理论提出较早但引起重视却很晚;有的理论虽然被其他理论所代替,但其某些内容至今还在发生着影响和被人们所运用。以上三个阶段虽然也有从哲学思想的萌芽,到逐步形成的系统的哲学理论,但从来都没有统一的哲学。所以,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研究和发展管理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2 关于“第四阶段”提出的理由
从管理活动到管理学的产生,反映了人类对管理活动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上述三个阶段继续发展,使管理理论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是因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已从单一走向多样。其结果,一方面,管理学所揭示的包括在管理系统中的分系统及子系统越来越多,理论越来越具体;另一方面,理论为了把握越来越丰富的具体,也就要求越来越高的抽象概括。这就形成了管理学理论发展的第四阶段-研究管理哲学及形成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是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是人类科学思想的最辉煌成果。其本质特征决定了它优于和高于以往及古代的其他任何哲学体系,能正确解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中的突出课题。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研究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进行理论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管理学理论本身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才能永葆青春,推动它的发展。提出第四阶段的依据:
2•1 管理学发展领域的扩展 
从研究工业企业管理、经济管理扩展到其他领域内的管理,包括各类管理在内的一般管理研究。人们对管理的研究,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国家行政领域再扩展到精神生产领域。这已表明管理不仅仅是人类社会某一领域的特殊活动,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普遍活动。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扩展表现了人们对管理发展史的回顾。在现阶段已出现了以普遍的一般社会管理为其研究对象了。(1)学说内容的理论化:任何一门科学的内容,一方面是由其研究对象规定的;另一方面又是由人们对该对象认识的深度所决定的。当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特殊向普遍扩展时,人们对管理的认识也不断加深。管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人们在研究管理时,一方面不断地完善种种管理技术;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注意研究种种管理的指导思想或指导理论。这标志着人们对管理的研究从专门科学性质上升到理论科学性质。(2)学科形成的综合化:表现为学科本身的分化与综合,综合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综合管理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使之丰富管理理论。在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这些正是管理学生命力所在。(3)理论形态的抽象化:这就是人们在研究管理的历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管理实践-管理理论-管理哲学的发展趋势。从理论形态而言,既有“硬科学”成份,也有“软科学”成份。从理论形态的逻辑而言,比管理学更高的理论形态就是管理哲学。哲学化趋势反映出管理学发展的必然性。
2•2 现代管理本身的需求 
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早就指出:“科学管理从本质精髓来说,包括某种哲学”。但是,在管理理论“丛林”中,很难找到称得上是管理哲学的著作。管理学的发展,在组织行为学和管理技术方面的成果是相当丰硕的,而在管理哲学方面却只强调的多,具体成果少。其原因,一方面, 20世纪以来社会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人们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处理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具体研究上;另一方面,管理哲学的形成也有赖于管理的发展和成熟。现代社会,其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环境中管理,没有宽阔的视野和高深的理论思维是难以成功的。因而对管理者的训练,必须包含管理哲学的内容。同时,管理学的发展本身已表明其哲学化趋势,管理学中的基本问题应该上升到管理哲学的高度来加以回答。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代表20世纪80年代管理理论发展新趋势的“企业文化”理论,其核心就是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企业职工树立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利用它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作为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其主要步骤之一就是将管理理论的研究深入到社会、进入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说明了如果从本质上注意生产效率和人际关系,无疑将产生适合于本民族特色的优秀管理哲学和管理思想。提出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阶段,目的在于提高我们对管理学发展趋势的认识和了解,加速管理理论的发展,实现在理论上突破,推动理论创新,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
3 提出第四阶段的意义
提出管理学理论发展的第四阶段,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根据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而概括地指出管理学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对提出第四阶段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就是研究管理哲学的意义所在。
3•1 实际意义 英国的克•霍德金森在1983年出版的《领导哲学》中说:“本书的基本原则可以用一个命题来概括:管理是行动的哲学。又说:“哲学是管理行为的一个组织部分,一个核心部分,不论管理者是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情况都是这样。”“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是哲学家”。他强调的正是管理哲学对管理实践的意义。管理哲学是现代社会管理学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而形成的。首先,它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复杂性的要求。社会生产的高度专业化,要求管理者对社会整体形成总的认识,从社会总联系中来认识和处理管理问题。其次,管理哲学的形成也是由当代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决定的。现代社会出现了由不同的社会组织部门结合而成的综合体,管理这样的现代化的社会综合体,必须从更广泛的方面和更多的角度来认识管理的问题。因而要求从管理学理论上升到管理哲学。建立管理哲学,是当代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其意义就在于为管理实践达到高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服务。
3•2 理论意义 
表现在对管理学方面和对哲学方面。从管理学方面看,自其产生至今,形成诸多派别,提出各种不同理论,形成理论“丛林”。各派学说之争虽属正常,但确也表明各派理论尚未完善。管理学的成熟,一方面有赖于总结管理实践经验,但从理论上,也有赖于从更多层次对各学派观点作出分析评价,逐步综合各派理论的科学成分,使管理学更加完善。对此,管理哲学的建立能起重大作用。从哲学方面看,管理哲学的建立对哲学的改革和现代化来说同样有着重大意义。历史发展到当代,马克思义主义哲学的主要功能转变到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管理就是一个既十分突出又十分普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不研究管理问题,现代管理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到这一点,要经历由管理实践-管理经验-管理学理论-管理哲学-纳入哲学内容的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反向进行,又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其指导现代化实践功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丰富了哲学范畴的内容。管理有其规律,掌握了规律才能科学地管理。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掌握切合实际的管理方式,弄清管理对象的各种广泛联系,抓住管理的基本矛盾,正确管理的社会本质和社会作用等等,是现阶段管理学理论-管理哲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必须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