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歌剧院的声学结构探微
一、传统剧院
17 世纪的欧洲,诞生了一种新的演出形式——歌剧,而伴随着歌剧的逐渐盛行,与其相适应的配套建筑——歌剧院,也开始逐渐兴盛。而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歌剧的演出,歌剧院需要将对内外声音的隔绝控制,空间的聚声能力、扩声能力,声音传达的清晰度等,这些自然声学条件都要将其考虑在内。因此当时的歌剧院建筑声学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也正是这些严格的要求下,才让许多传统歌剧院流传至今,甚至举世闻名。以古罗马歌剧院与罗马歌剧院为例:
(一)、古罗马歌剧院
公元前 20-10 年,在古罗马的一座小山顶上的堡垒,被拆解材料,只剩下底部与两根罗马柱。被废弃的堡垒,甚至在中世纪时期一度成为石矿场。然而,在时间的长河下,歌剧,一种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意大利诞生,这座被废弃的堡垒,也再次被眷顾,成为了当时的古罗马歌剧院。
仲夏之夜,漫天星辰,微风带着森林的清新气息徐徐飘散,露天的歌剧表演,成为了当时最美的享受。当然,这是当时对于这座古罗马剧院的称赞,始终是带着观众们的情绪的。但为何独独这个地方会从废弃堡垒的前身再次被眷顾呢?
这一切的幸运,或许都是来自于其自身所处的位置。其位于一座小小的山顶之上,建筑是从顶上,往中间下挖出的区域。这样的建筑,其天生自带的自然混响便就十分的悠扬,再漏斗形的建筑格局,使得声音变得十分凝聚,这些条件,变成了天然优势,也难怪乎会被人选中了。
下图 1 就是位于山顶的古罗马剧院,中间半圆形区域以及更靠前的舞台区域,就是当时剧院的表演区,以及之后分成三类区域的观众区。
图 1[古罗马剧院]
二、现代剧院与音乐厅
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科技发展迅猛,这使得我们的演出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场地、以及更丰富的演绎方式。而各类演出也有了各种更多的辅助,诸如各类交响音乐会、协奏、独奏音乐会,甚至是合唱类演出都会使用到的的音罩板;音乐剧、话剧演出时的现代音响扩声系统等,各方各面,都为演出带来了便利。同时,因为科技的发展,对于剧院的声场要求也更为严格、精确,而建筑的要求也更为精细。许多传统歌剧院,也为此做出转变。
(一)、斯卡拉歌剧院
斯卡拉歌剧院,就是许多做出转变的传统歌剧院的代表之一,是意大利三大歌剧院中历史第二悠久的歌剧院,但是却是三者之中最年轻,最具有现代气息的歌剧院。在 2002 年至2004 年两年的时间里,斯卡拉歌剧院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翻新工程,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与技术,古老的歌剧院与现代音响技术相结合,一举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顶级歌剧院之一。
同样,总共能够容纳 3600 多名观众的斯卡拉歌剧院,也拥有着足足四层之多的包厢,每个包厢有 6 个座位,以及一个接近 700 座的马蹄形的池座。演出区域的乐池面积为 121平方米,舞台的面积为 780 平方米,空间充足的表演区域,让演员的演出能够更放心地施展手脚。表演区域加上观众区域,足够大的空间,带来了充足的混响时间,也让观众更加享受观演。(下图 5、6 均来源于斯卡拉官网)
(二)、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说了那么多国外的,再扯回镜头,看看我们国内,甚至就在我们身边的演出场所。这是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域的一所演出场所,演出种类繁多,不拘泥于一类演出形式。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拥有三个半球体形的室内表演厅,分别是接近 2000 座的音乐厅、1000 多座的歌剧厅、以及 300 多座的演奏厅。超过十年的演出历史,各类型的演出都曾在这里展现过身影,器乐表演、歌剧、芭蕾舞剧、话剧、音乐剧等等。
其歌剧厅仿照意大利歌剧院的建筑建设,从座位的空间分布,到观众区与演出区的比例分配,整体空间的大小,力图能够在厅内让观众欣赏到,可与国外优秀歌剧院堪比的优秀演出。
甚至在演出舞台的部分,更是有着冰台、水台等特殊舞台,东方艺术中心也专门为这两个舞台,特别计划了声学空间,并制定了特殊的电声扩声计划。
.........................
第二章 上音歌剧院的声学结构与音响工程特征
一、硬件条件
(一)、外部因素处理
上音歌剧院就面临着外部因素的困扰。五年前,它的前身是一个停车场,位于汾阳路与淮海中路的交界处。其中淮海中路是交通主干道之一,车流量极大,而上音周围也被 1、7、10、12 四条地铁线所包围着。下图 12 中,被红圈圈住的的地方,就是上音歌剧院的地址了,而篮圈所在位置,则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图 12[地图--上音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
二、音响与硬件
对于歌剧院而言,音响系统是最会被人关注的地方。上音歌剧院为此,同样引入了一主一备两台音控台,搭配以一系列音箱,力求将声音效果做到最好。下图 19、20 为上音歌剧院采购的两台音响控台。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这两台并非主副关系,无法进行备份,不过主控台自身便具有强大的紧急电源与备份系统,倒也无伤大雅。
歌剧院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要做好员工的安全保障,由于是对外的服务性演出场所,所以对于安全问题尤其需要注意。首先的安全问题就是电源,剧院作为用电大户,强电、弱电分布广泛,这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除此以外,消防隐患,建筑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建筑隐患,上音歌剧院内,有诸多可移动性的建筑部件,好比可升降天花,共三块板,总重达 21 吨。一旦有所闪失,从高空落下,损伤就会十分严重,因此,这些天花被诸多钢筋绳牢牢束缚。
影响一场演出的因素,已经提及很多了,例子也有了很多。但是所有的问题,总结来说,就是两个大方面——声学条件与音响工程。
声学条件是一切的基础,虽然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进行演出,比如教室、学校操场,甚至是马路边。但是一个良好的声学环境,能够让一场演出变得更为出彩夺目,也更加的深入人心。
因此,世界各地才会有专业演出场所的存在,甚至到了现代社会,门类更多的演出场所被分得越来越细致。而音响技术则是辅助,能够让精彩的演出传播更广,将演员演绎的更多细节,借助电声系统传达给到场观演的每一位观众。
...........................
第三章 声学结构与音响系统的分析与归纳........................................ 21
一、声学条件分析..................................................21
(一)、外部因素.............................................21
(二)、内部因素...................................22
结论..............................31
第三章 声学结构与音响系统的分析与归纳
一、声学条件分析
(一)、外部因素
以上海交响乐团为例,就声学条件中的环境来说,上海交响乐团与上音歌剧院,这两者所面临的情况几乎是相同的,地处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地铁、马路交通等交通噪音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更为头疼的是,由于地铁会在建筑的下方经过,除了噪音以外,更会产生持久的震动。这对于讲究高要求的声学建筑来说,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因此,在设计师们几经探讨,以及多大十多次的协调与测量之后,初步的设计图被确定下来,而解决震动的方法,则是在建筑底部安装弹簧阻振器。
图 22[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下]
而上音歌剧院对于建造时的墙壁隔音问题,甚至每个厅的内外墙的选材、以及设计都有可能是不同的。比如:主厅外墙采用的是双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以及一个 6-10 公分的空腔,空腔内部放入的是矿棉片,为了防止产生刚性连接。而内墙则因为需要加装 GRG 声学扩散板,则改为了单层实心混凝土堆砌墙体。
..............................
结论
传统歌剧院,在自然声场声学条件方面更占优势,但只是更契合歌剧院所演出的剧目,而现代歌剧院、音乐厅所展露出的声学问题,却正是因科技发展,使得这些问题更容易被发现、侦测出来。同时,现代歌剧院,由于要常常要兼顾到各大不同类型的演出,自然声学条件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变化所展现出来的应对不同演出的能力不足,其实才是根本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基于时代的限制,当时代改变并且进步,使得科技得以发展,如此便能更好演绎的作品。合理而全面的声学设计,能够极大地丰富场地的实用价值,更能做到不浪费空间、资源,使得声学条件在当下有一个最优选。而合理的声学设计,所需要的力量依靠来源,又正是音乐科技技术,与电声系统同出一源。
科技发展,终将推着艺术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而不论是声学条件基础还是电声系统,其实无须去争论对错,也不用对这二者进行站队,或者讨论谁占比重更大,这两者,均能够使一场演出变得更加完善。
更好的声学条件基础,能够减轻演员与音响师的负担,能够让演出更自然更完美;而更完善全面的电声系统,则是能够让演出的细节分毫毕现,增添演出的精彩程度,也能够传播给更远、更偏僻的角落,而不让声音受影响与丢失。
一场演出,可以没有电声系统辅助,也可以没有良好的声学条件,但是一场优秀的演出,不可能两者一个都没有,而如果两者兼备,便是一种正向的助力,能够让演出更加精彩。如何将声学结构与音响工程相结合,构建现代歌剧院的完整声学结构。让演出更加精彩,正是以上音歌剧院为例的当代歌剧院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