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明治”数学探索

发布时间:2014-03-14 15:33:05 论文编辑:jingju

0  引言


服装工业的迅速发展急需一批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充实到生产第一线,改变目前因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而造成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落后的局面,培养适应服装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兴办不久的服装工程专业急待解决的间题。
我们深入基层调研邀请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座谈,对已分配的毕业生进行调查,从自身服务的对象那里听取教学改革的意见。从中我们了解到专业面宽、适应性及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并安心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大学生是深受欢迎的。在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采用“三明治”合作教育的方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制定出新的教学计划,以改变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四脱离”现象和专业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


1 产学结合共同培养学生


在省服装公司领导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同郑州西服总厂,郑州第六服装厂建立了产学合作教育基地,为我们下厂实习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西服总厂的领导认为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学院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实习基地,采取学工交替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训练,使学生亲身体验服装工业化生产环境,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工厂中实际生产知识相结合。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大学生。工厂则表示愿意同院校挂钩,希望学院参与厂家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及职工培训。学院应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讲授有关生产方面的内容。学院也应对厂家的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提供方便并提供有关信息资料。在双方互利互惠的前提下,服装90级41名学生在91-92学年第二学期,在进行两周集中理论教学后,分为两个实习班分别到西服总厂和第六服装厂进行实践锻炼,学院派出带队老师协助厂方指导学生。
学生下厂以前我们与厂家共同制定了服装工程专业90级的实践学期计划,对学生下厂实习的内容与要求做了统一的安排,学生下厂后先有厂方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要求进行岗前培训,然后在厂方指导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入流水线生产。


2不断探索完善实践学期的学习内容


对于“三明治”合作教育我们缺乏经验,为了使学生在下厂实践中能掌握缝制技能,又能学习服装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并增加组织生产和生产管理方面的感性认识。我们要求带队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实践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计划安排。
在岗前培训期间,要求学生认真按照工业化的成衣加工过程进行操作训练,补充在校实习期间的不足。在零部件的缝制练习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工序步骤和工艺要求。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生产能力,我们制定值班员制度,由学生轮流担任值班员。每天有两名值班员协助指导老师组织安排实习,要求他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写出次日的工序分析和工艺说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安排生产时有四名值班员协助指导老师进行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写出整件衣服的工艺说明和操作要求。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分析自己缝制工序中的工艺要求和缝制时出现的问题,成品完成后有1-2名学生轮流担任质量检查员,协助指导老师写出质量检查标准并检查质量。
进入流水线生产时,我们模拟大车间的定岗操作法,定期轮换操作岗位,使学生在不影响流水线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熟悉不同工序的操作方法。上活前由四名值班员协助指导老师到裁剪车间领活,到辅料仓库领取辅料,到技术科制样板等。’熟悉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和应注意的问题。指导老师结合工艺说明书指导值班员分析样衣和前后道工序的衔接;如何组织流水线的生产;后道工序如何监督前道工序质量。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操作的工序内容、工艺要求、注意事项写在一个操作牌上,挂在自己的岗位上并根据不同的生产品种更换内容。
工厂指导老师安排工序时由带队老师和值班员参加,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熟练程度安排不同的操作岗位。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掌握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要求,熟悉工业化生产的组织安排,了解有关工业化生产管理的知识,而且也向学生提供了通过与实际工作结合而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判断能力。由于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互换,使学生看到了工作与在校学习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学生每天提前到岗,特别是进入流水线作业期间,一些做工慢的学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以减轻流水线生产过程中的“堵塞”现象。加强了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了学生们的责任心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通过下厂实习,大多数学生与工人接触后,认识到与同事建立融洽关系的重要性,跳出自己的小天地,置身于社会,对我国社会实际情况有了比较切合实际的了解。学生的下厂受到工厂多方面的称赞,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关在校门内学习,不了解社会和企业的生产情况,不了解工人的工作环境和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情况,是不能胜任工作的。特别是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大学生不可能抱“铁饭碗”混日子,用工人的话讲“有文凭不等于有能力”,“没本事,当工人也不合格”。通过下厂实习,使学生们深深的感到仅有一些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只有放下架子从最基础的做起,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掌握一定的技巧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所作为。
 

3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深化教学改革


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应具有“双师”的水平,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由于服装专业是新建专业,青年教师多,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课堂教学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这个问题不解决,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将是一句空话。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也是高等院校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进行合作教育加强了企业与学校的联系,缩短了工厂与学校的距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接触到的生产新知识,迫使教师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否则,讲台就站不稳。特别是年轻教师只有深人生产第一线,了解、熟悉、掌握与教学有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改革。
在实施“三明治”教学计划的同时,我们要求带队老师每天和学生一道下厂,同学生一齐学习有关实践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有意识的、主动向有关技术人员请教,将于教学有关的实践知识进行整理,充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总结下厂期间进行实践教学的经验,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三明治”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产学结合和共同培养学生的效果。我们深感与厂家相互沟通,相互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学院应主动与厂家建立多种联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协助厂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工厂参与制订学生的实践计划并组织实施。学生下厂期间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辅导员应主动协助带队老师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等多方面教育、帮助、关心学生;带队老师应有责任心,在下厂期间需积极配合厂方指导老师工作,协调学生与工厂、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关系;院系领导也应主动关心下厂带队老师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保证产学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三明治”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以达到培养适应服装工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采用产学结合、共同培养学生是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在这方面我们刚刚开始进行探索。我们已经体会到产学结合、合作教育是贯彻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
验,进一步搞好合作教育,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