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崩龙族历史建构

发布时间:2012-11-01 20:49:43 论文编辑:withyou3931
1.从卢斯对德昂族先民的语言分析和中国历史文献对德昂族先民早期活动的历史记载看,今天作为孟高棉民族偏北群体中的一部分,缅甸崩龙族北方部分的历史更多地受到中国王朝国家影响,而与其他部分的历史存在很大的差异。事实上,缅甸崩龙族北方部分的历史发展反映出,在这部分崩龙族的形成过程中更多地与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国家建立了联系。从 69 年东汉设置永昌郡开始,分布在永昌郡内被代写代发职称论文称为 “闽濮”的德昂族先民与中国的东汉王朝建立了统属关系。孟高棉民族中的北方部分,即今中、缅边境一带的孟高棉语族的各民族在当时的史料中被称为 “徼外僬侥种夷”。 从史料的记载看,“徼外僬侥种夷”与闽濮之间一直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在闽濮的居住地纳入永昌郡内之后, “徼外僬侥种夷”也就通过永昌郡内的同族向东汉王朝 “贡献”或 “内属”。此后,在唐宋和元代,中缅沿边一线时有波动,但这部分 “徼外僬侥种夷”的管辖模式则一直得到保持并延续到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变化较大,特别是到了明中期后,西南边疆回缩而稳定在 职称论文代写代发表;“八关”一带。明清西南边疆的变迁,对这一区域的 “蒲蛮”与中央王朝的联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 《明神宗万历实录》载: ( 蒲蛮) “( 且言) 胜利则据顺&nbs职称论文发表价格p;( 宁) 、蒙 ( 化) ,攻腾 ( 越) 、永 ( 昌) ,败则西勾缅。”

① 当然,缅甸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仍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因为实际上八关之外的很多区域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接受中国中央王朝的管辖,“直到光绪二十五年,中英勘定今德宏边境的中、缅边界时,原神户、铜壁等关控制的一些村寨才被划到界外去”。

②这其中就包括了这一区域的蒲蛮,如史籍中明确提到的虽在神户关外,但实际上仍由南甸土司防守控制的 “跑夺蒲蛮野寨,距关二职称论文代写发表费用百零八里”, “烟户六十户”即今境外南太白江北岸的跑夺。又有“来棚蒲蛮野寨,距关二百一十五里,烟户四十户”,即今境外跑夺西北的来邦寨; “课陇蒲蛮野寨,距关二百三十里,烟户二十户 ”,即今境外阔伦寨。另外,当时天马关的直接控制区域即今勐卯三角地,超出今瑞丽西南的一段国境线之外,汉龙关的关址在今瑞丽县南部境外的南坎东部、姐兰南部,其控制的区域范围均超出今瑞丽县南部的国境。

③ 此外,从东吁王朝的情况看,对这一区域的统治仍处于 “以武力巩固统治这些被征服的国家,而又没有完善的统治办法,在国内也好,国外也好,凡是已被征服的地区,仍让该地区的首领继续统治,本人不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只直接统治以白古为中心的下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以及西汤河下游地区”。

④ 据记载,东吁王朝 ( 1531 ~ 1752 年) 的国王阿那庇隆从缅甸南部转征泰国北部清迈地区时,曾出钱请“拉佤”部落的人给他的人马带路,但并不要求这些 “森林居住者”向他宣誓效忠,这说明一直到比较晚近的时候缅甸都还没有能够直接控制今天缅甸北部和东北部边区。而实际上,一直到18 世纪时,据英国人的记载,在中缅之间仍存在一些完全不受缅甸管辖的 “独立王国”,除了山寨以外,没有更高一级的政府机构管辖当地。

2.而直到今天缅甸崩龙族中还流传的 “金印的传说”,则反映出明清时期北部崩龙与中国王朝国家统属关系的存在。从上述历史的简要梳理来看,有几个特点:第一,从两汉到明清,中缅沿边地带呈现出明显的伸缩性和波动性。当中国中央王朝势力强盛时期,缅甸北部的部分或大部分都包括在中国疆域之内。而随着缅甸东吁王朝的发展,在步步为营地对缅甸北部的争夺过程中,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中缅边界回缩而大致稳定在八关一带。这种波动性对这一区域的民族与中缅王朝历史联系密切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中国王朝国家的影响往往超出在当时相对模糊的 “边界”之外,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这种波动性和伸缩性对这一区域民族归属感的变化。如东汉开始,永昌郡外的族群通过郡内的相同民族,开始向东汉王朝取得联系,并且东汉王朝向郡外的少数民族首领发印信封号。再如明中后期的八关之设,使大金沙江东岸的岗得勒、户岗等关外之地数百里,皆划弃于缅境,这片区域中就有大量崩龙族先民———蒲蛮居住于此。但同时我们发现,尽管这部分蒲蛮划到了八关外,但他们与中国中央王朝的关系并没有隔断,与缅甸的联系也没有建立起来,而是仍在八关的控制范围之内。这部分崩龙族与中国中央王朝的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18 世纪时,随着中国清王朝对边境地区控制范围逐渐收缩,“缅甸的势力才开始真正渗入到今天部分的缅中边境地区,但也只是间接控制了少部分地区而已”, 而这期间,随着清代对西南边疆的经营的加强,这一区域的民族还再次出现了 “摆脱缅甸人统治的心理”。

3.直到光绪二十五年 ( 1899 年) ,中英勘定今德宏段的中缅边界时,原神护、铜壁等关控制的一些村寨才被划在界外,即史料所表述的 “名实两失,沦为异域”。瑏瑠 从这一史实看来,缅甸崩龙族与缅甸国家正式确立名实相符的关系,是随着近代勘界或者说是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才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大多数的历史时期,这一区域的民族都与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国家发生联系。第二,中缅的藩属关系使中缅边界成为一个缓慢的凝聚过程。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疆域是在藩属体系的碰撞过程中不断凝聚形成的。瑏瑡 中国历史上对藩属体制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治国理念,是在秦汉时期形成并用于指导边疆民族管理的 “天下观”。在中国古人的 “天下观”中,王朝的疆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界限,有的只是和中央王朝保持臣属关系的地方政权,这是导致中国历朝各代的疆域难以有一个清晰界限的思想根源。 中缅之间藩属关系的存在对西南部边界观念的形成是有影响的。简言之,中缅藩属关系的存在使明确划定 “国界”仍无必要,因为 “内地”与 “外藩”都属于中央王朝统治的土地。因此,藩属关系格局下,中缅边界成为一个缓慢凝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