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村社区管理体制革新的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12-10-25 17:46:39 论文编辑:ya6310

一、城市社区与社区管理体制

随着我们国家传统“单位制”的逐步瓦解和消亡,以及“街居制”在“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挑战下逐步凸现隐忧的情况下,如何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重大问题。 进入到管理视野中看待社区管理代写代发职称论文体制问题,意味着必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①社区管理的主体是谁? 在此过程必须认识到社区管理依赖的主体将是多元的,“既包括社区党组织、基层政府组织,又包括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也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的管理。 ”②社区依赖的权力来源在哪里? 社区管理的权力来源应该是双向的,既来自于原来集中于政府的权力归还,也来自于社区内组织与居民的授予。 ③社区的管理对象有哪些?从属地范围来看,应该包括社区内的各项事务,既可以有社区行政事务、也有社区自治性事务,也包括社区社会性事务等等。 ④社区管理依赖于怎样的管理方式? 社区是自治意思的聚集处,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应让位于民主协商、自主自治的职称论文代写代发表方式。 ⑤社区管理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追求的目标乃是达到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即社区善治。因此,社区管理体制乃是在多元主体力量的协同下发挥社区管理各项功能,以民主自治的方式协商解决各类社区事务,从而达成社区善治的一种组织体制和运转模式。而社区民主自治是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所在,既是社区管理实现的方式和手段,又是社区管理所遵循的价值和依归。社区民主自治最终是要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社区各类组织和居民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以促成社区拥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最终在社区内外形成网络式的社区民主自治格局。因而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贯穿民主自治这一内核, 总体来说就要涉及纵横向两个逻辑,即纵向逻辑为社区、小区、楼栋和居民四个层面;横向逻辑为社区以职称论文发表价格外的力量,包括政府、市场与社会,形成政府、社区、市场、社会四个方面。

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纵向改革———民主路径

社区管理体制的纵向改革是要在社区内部基于职称论文代写发表费用自治范围形成不同层级的自治单元(如社区、小区、楼栋和居民等),以适应不同群体处理相应层次的社区公共问题和事务,达到社区善治,同时也是在不同层级自治单元上运用民主方式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①在居民层面,大力提倡居民邻里间基于某种需求以个体身份自由组合形成相互增进信任、共同受益的邻里联合网络,主要包括居民娱乐团体、联合互助组织和社区义工组织等,通过它们解决居民层面的家庭和邻里等事务;②在楼栋层面,通过门栋自治、楼长制度等来解决有关楼栋层面的各类公共问题与事务;③在小区层面,通过“三驾马车”(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社区居委会)协商解决小区层面的各类公共问题和事务;④在社区层面,通过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等共同解决社区层面的各类公共问题和事务。由此将社区各类事务分解到不同层面的自治单元来解决,既提高了治理效率,又获得了民主价值的体现。

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横向改革———自治路径

社区管理体制的横向改革是与纵向改革相对应的,也可以说两者互相依赖的。没有横向改革则无法有效定位社区的边界实现社区自治,没有纵向改革则无法对社区事务进行有效分层实现社区民主。社区管理体制的纵向改革依赖横向改革将社区外各种力量边界有效区分并合理参与社区事务,而横向改革则依赖纵向改革将横向改革界定的社区事务进行合理分配。社区管理体制的横向改革乃是围绕社区自身合理的边界,政府、社会与市场等外部力量介入社区事务的范围与方式的改革,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和社区四者间的良好合作机制,达成社区善治。 对于有效地解决社区事务的主体不仅限于社区本身,还包括社区以外的“多中心主体”。 通过这种多中心主体合作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供多种选择,减少搭便车行为以及更合理的决策; 避免了社区产品或服务提供的不足或过量;同时还能保证社区内决策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除了党组织与社区各种组织形式通过协商、对话等方式实现组织的整合、社区多中心支持系统的构建外,在政府公共服务的生产中引入市场机制,也是整合市场组织、民间力量参与社区保障,释放公民社会参与社区建设的潜能,增强社区支持系统的生机活力,促进社区服务最优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一)社区管理体制的横向改革的功能

1. 社区民主自治的横向改革对各类主体的职责和范围具有区分功能
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就在于无法有效界定各类主体的职责和范围,从而出现社区事务管辖错位、失位和缺位等问题,或造成政府全能和事无巨细,或造成社区全能(各项社区事务都集中于社区)的局面,或造成社会民间组织排除在社区之外而无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最终影响了社区民主自治的实现。 因而社区民主自治的横向改革需要在充分了解政府、社会、市场和社区擅长的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以社区为范围将各个领域中活跃的各种主体在社区中发挥的职责和范围进行有效区分。在这个区分的过程中其实就是社区获得自身存在空间的过程,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组织的过程。

2. 社区民主自治的横向改革对各类主体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交换功能
对于社区事务来说,不仅依赖着对社区事务类型进行有效区分以找到合适的主体来承担和解决,还有赖于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各类主体在资源和能力上进行交换最终实现社区各类事务妥善处理。在现代社区中面对的社区环境日益动态化和复杂化,诸多情况往往单一主体不具备拥有解决问题的所有资源和能力,因而需要有效解决社区事务的过程中需要其他主体与其共享一部分资源,与其分享一定的能力等,同时这一过程是双向的。利用参与社区事务的各类主体的资源共享和能力支持的交换体系可以在解决社区事务的效率获得提升,同时也能够提升解决社区事务的效果。

3. 社区民主自治的横向改革对各类主体的职能与责任具有整合功能
整合一般是指对各自独立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要素按照某种规则或规范进行调整或协调,使之成为统一体的过程或结果。可见对各类主体的职责与范围进行有效区分并不是要将各类主体处于互相绝缘状态,简单的任务分配,而最后造成彼此间互不相干,相反有效区分职责和范围是为能够更好地形成整合的机制。因为每类主体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和解决问题的优势,彼此之间是互补和相关联的,同时现代社区治理的实质乃是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并依赖于各类主体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理。 那么横向改革的意义就是在于将这些多元主体如何整合成合力在社区领域中共同妥善有效解决社区的各类事务,最终达成社区善治。上述的所具有的功能是各类主体在解决社区事务所演进的一个过程,只有对各类主体的各自适合和擅长的领域进行有效区分,才能在主体间进行资源和能力的交换,最后使得各类主体形成整合机制,所有的核心都在于围绕如何有效率和有效果解决各类社区事务。
 
(二)社区管理体制的横向改革的焦点

1. 社区地理边界的划分应考虑社区规划的物质与非物质因素,有助于社区形成共同体意识
从社区建设的角度来讲,赋予社区明确的地域界限、人口规模和法定的社区管理机构是必要的,合理的社区地理边界有利于组织机构发挥作用以保证社区事务的有效展开,有利于居民日常生活能够发生互动范围,有利于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服务设施等等,既体现社区作为共同体的完整性,又体现其独立性和特殊性。 目前对于社区规模范围的界定各地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大多由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而来,同时“根据城市路网及自然分界线(如河流等)来划定,城市路网的间距限定了社区的地理边界”,所以也往往容易出现社区规模上呈现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然而实质是在划定中缺乏对物质性因素和非物质性因素的综合考虑,特别是作为共同体的因素如心理认同、资源共享等方面考虑。因此,社区规模的合理性影响到社区居民民主自治作用的发挥,在地理上的边界应有合理划分和定位。在合理界定社区规模的过程中应考虑社区规划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物质性因素可以包括城市人口规模、社区服务和资源共享的半径、居民组织管理的便利性等,而非物质性因素可以包括社区居民认同感、社区居民行为关系互动的可能性等。

2.社区职责边界应在多元共治框架下进行确定,以保证社区各类事务的有效治理
地理边界涉及到有形的社区范围,而职责边界涉及到社区适合于何种类型的事务。对于社区的自治职责边界的界定应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需要对于存在于社区的各类组织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擅长领域来确定它们所胜任的事务范围,这个应该是参与各类事务的前提和基础。 “社区事务是根据居民需要由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市场、社会中介组织分别承担的各类事务的总称。 ‘四分天下’,就是指根据社区事务的内在属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按照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将社区事务细分为行政事务,市场事务、社区自治事务、社会公益事务。”也就是说在社区民主自治过程中应避免这样一种错误观念,即认为社区自治就是社区自治组织可以包揽所有的社区事务,将社区组织“全能化”倾向,而不对社区事务进行细分,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社区自治, 反而会损害社区自治的实现,同时在社区自治也要防止这样一种观念。其次在社区范围内各类组织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可以在边界上处于一定的重叠状态,然而并不影响社区本身成为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自发或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结构性组织系统。反而不同组织间边界的模糊化和融合性更有利于组织间的合作和分工,更有利于在现代变动的社区环境下有效地处理好各种不同的复杂的社区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