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2-04-26 13:38:38 论文编辑:代写硕士论文

香港的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目录
l、对外贸易
2、金融业
3、旅游业
4、运输业
5、房地产业
6、信息产业

代发产业经济论文
l、对外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初期,香港经济以转口贸易为主,50年代起,加工工业成长发展,1959年本港产品出口值首次超过转口值。此后,香港逐渐实现了由转口贸易为主的转口港,转向贸易转口与贸易加工并举、并以贸易加工为主的工业港。在长达20年时间内,香港出口值中,本港产品值一般占3/4,转口值贝J降为1/4。但直到1984年,香港的贸易形态是以逆差贸易为其发展的基本动态特征,1950年人超n.39亿港元,1981年高达162.13亿港元,形成一个大进大出、以无形贸易顺差弥补有形贸易逆差的出口导向经济贸易地区。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历来以低税和大部分进出口商品免税著称于世,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优越环境。1946年外贸总额不足20亿港元,1959年增为82亿港元,1973年达到550.04亿港元。8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内外有利因素,香港对外贸易突飞猛进,外贸总值走上新台阶。1980年突破2000亿达2099亿港元,一956年又突破5000亿达5526亿港元,到1989年已越过10000亿大关泛到11333亿港元。进入90年代,香港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991年,外贸总值达15448.6亿港元,名列世界第10名②,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天外贸交易额达720港元,居世界之首。


2、金融业
70年代以来,香港金融业发展迅速,形成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全面发展的金融体系和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香港真可谓“银行多过米铺”,银行业总资产额达60万亿港元。1992年银行存款总额为14440亿港元,银行同业拆放总额达27680亿港元①。香港的金融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主要表现为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国际化。在168家挂牌银行中,有138家是外国银行,且大都为世界著名银行,另外还有147问来自35个国家的外国银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办事处。80年代以来,香港一直是世界上仅次于伦敦、纽约的外国银行最多的城市。香港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十分发达。70年代初期,有证券交易所4家,1986年合并为香港联合交易所,开始发展恒生指数期货交易,1990年上市股票达520种,成交总额达2897‘15亿港元,1991年底恒生指数突破4200点,1993年底冲破一万点大关。香港股市已跻身于世界十大股市之列。香港还是全球三大黄金市场之一②,金银贸易场日成交量达80万两(约合100万盎司),价值约达2亿美元。香港外汇日成交额达610亿美元,名列世界第6名③。香港的外币存款,1990年达8000亿美元之巨④。此外,香港的资金借贷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租赁市场、钻石金饰市场等也很兴旺发达。

3、旅游业
50年代初期,香港还只是一个为驻港、过港军人提供服务的度假港口。70年代以来,香港旅游业蓬勃发展,并逐步成为一个综合胜的国际观光旅游、国际商务(包括国际会议)的中心。1957年,进入香港旅客不超过5万人,到1992年,来港游客达7均万人⑤。旅游业收入增长也很迅猛,1966年仅12.65亿港元,1953年升为113.76亿港元,1990年增至392.51亿港元,1993年高达484亿港元⑥。70年代以来,旅游收入一直占全港生产总值的7%左右,旅游业已成为仅次于贸易、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的香港第五大经济支柱。在服务行业中,旅游业赚取的外汇占37%,是赚取外汇的第三大行业,并为18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占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10%左右。

4、运输业
香港是世界三大深水良港之一,远东地区的航运中心。特别是1976年集装箱码头基本建成后,香港海港远洋货运实现了现代化。1983一1986年又兴建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亚洲货柜码头,198了一1989年、1992一1993年,有五年夺得世界集装箱港口冠军(仅1990、1991年次于新加坡居亚军),1993年吞吐量达930万个标准箱。1993年,香港海轮货运量达,800万吨;内河船运量达2006万吨⑦。香港已成为世界最繁忙、效率最高的港口,全港现有250家航运公司,其中资本和规模较大的有150家。空运在香港对外客运中占有重要地位,香港启德机场是这个国际商业中心对外客货运的主要空中枢纽,也是东南亚地区最繁忙的机场之一。现有36家航空公司在此经营,每周有上千个定期航班的客货机,年载客l千多万人次。香港空运货站更是全世界理货最大的空运货站,1983年后一直高踞世界首位,1990年空运货物处理量达60余万吨,货运总位近2000亿港元。香港陆上进出口客货运主要依靠铁路。香港的铁路系统与丹麦并列为世界最先进的集体铁路运输系统第一名。本港交通有地铁(日载客量达250万人次),两家公共汽车公司(有350条线路和3600多辆公共汽车),还有4300多辆“小公共汽车”,1.7万辆公租车。


5、房地产业
香港房地产业是一个异常兴旺和畸形发展的行业。当局历来对土地实行高度垄断,它把土地分为工业用地、住宅用地、非工业用地等不同种类,在地契条例中明确规定用途。当局对土地的原则是只租地,不卖地,通常月衬胃卖地,或卖地皮,对买者来说,只是购买了使用权。批租期早,年为999年、150年及99年,后来港岛及界限街以南的九龙一律为75年奋期满时可再续租75年。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规定:1997年到期的土地租约持有人可选择续约50年。当局每年出售土地及房地产有关收入占年财政收入的l/3。这种高地价政策,使香港成为世界闻名的高地价、高楼价、高租金地区。炒地皮、炒楼花(未建成的楼宇、甚至登记购买楼宇的证明)、炒楼宇(分层或整幢大厦)者趋之若鹜。香港经营房地产公司多达数百家,其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嘉宏国际,凯瑟克家族的怡和置地,包玉刚、吴光正家族的联邦地产、九龙仓等十多家大地产公司控制的地产市值占全港上市地产市值的70%。在80年代香港上市的257种股票中,地产股占112种.即占43,9%。


6、信息产业
香港是世界上信息充裕的地区之一,可以随时收集到世界各地的经济技术情报材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信息载运工具是电脑。目前各种中小型的电脑终端已在香港的财经、货物分销、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工业等经济技术部门广泛使用。例如,专营国际电讯电话业务的大东电报局,拥有设备完善的电脑传讯中心,有海底电缆通到日本、菲律宾、台湾省等地,同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建立起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第三产业在香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香港经济结构的大变动与多元化经济格局的形成。70年代初,石油危机导致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香港轻纺产品“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严重挑战,香港企业界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由单一的转口贸易型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经济结构转变。1977年,香港成立了高级决策班子—“经济多元化咨询委员会”,1979年拟订了数十万字的“报告书”,策划促成香港经济向多元化、国际化的战略转变。此后,香港的对外贸易、金融、旅游、运输、信息等服务业迅速地发展起来。从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构成来看,80年代以来.香港第一产业(农渔业、采矿业)日渐衰微,其产值在本地生产总值构成中所占比例,由1961年的3.7写下降到1992年的0.2%;第二产业(制造业、水电煤气供应和建筑业)的比率也相对下降,由1961年的32.2%下降到1992年的23.5%;而第三产业的比率则迅速上升,由1961年的64.2%提高到1992年的76.3%。从第三产业的产值增长额来看,1991年香港服务业产值为4668‘37亿港元,比1970年的24117亿港元增长38.9倍,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发展最为迅速,1991年产值达1400.72亿港元;批发、零售、餐旅业发展速度居次,但总产值居首,达15‘4.23亿港元;社会服务业产值则为936.01亿港元.从就业结构来看,1991年香港就业人数为277.84万人,其中第‘产业为人3弓万人,占L2%;第二产业为93.07万人,占33:5%;第三产业(服务业)为181.招万人,占6乐3%。如果说在70年代,香港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显露端倪的话,那么8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已是初具规模了,对外贸易、金融服务、制造工业、商业消费、股汇金市、旅游展览、白交通运输、地产楼宇等业发展,初步形成了香港多元化的经济结构,进人90年代,上述服务行业以及信息、中介等业日趋兴旺发达,预计香港的产业结构转型将于90年f七完成。第三产业与内地联系的密切,带动了80年代以来香港整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依存关系更趋密切并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979一1989年,陆港双边贸易板由170.5亿港元猛增到3434.4亿港元,10年间增长19.14倍,年递增率高达35%。从1985年起,内地超过美国成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陆港贸易的发展,促进了香港转口贸易的繁荣,自1988年起,转口贸易额重新超过了香港制造业产品出口额,香港在新的历史时期又恢复了昔日转口贸易港的重要地位.转口贸易的复苏和振兴,带动了香港的金融、保险、运输、仓储、通讯及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使香港对外贸易在80年代以来世界进出口贸易衰退的情况下,仍有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了香港,整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70年代末以来,香港企业界日益增多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尤其是华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转移,从而形成了“三来升冲卜”和“前店后厂”的分工格局,制造业的大规模北移后,使留在香港的公司改为主要从事贸易融资、业务洽谈、商品买卖、产品设计、市场研究,以及售后服务等业务,香港实际上成为中国内地主要是华南地区的工业支援中心。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香港经济繁荣的强有力后盾,这种得天独厚的特殊条件,使香港企业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是香港经济能在90年代持续上升的重要因素。有关专家预渭,若无意外因素,90年代,香港经济仍会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其中发展最快的将是第三产业,到90年代末,第三产业的产值在香港留r中的比重可望达到80%,第二产业产值在浇沪中的比重保持在20%左右,第一产叹更的比重将会迢卜一步下降为微不足道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使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交通中心、国际信息中心和国际旅游中心等五大中心。香港成了各行业交流频繁的国际交汇点。

提要:香港外贸、金融、旅游、房地产、信.息等服务业的情况,以及服务业在香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三产业在香港称之为服务业,战后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现已成为香港经济中最庞大的部门,也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特别是80年代以来,它在香港经济结构转型及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香港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进出口及酒楼酒店业;金融、保险、地产及商业服务业;运输、仓库及通讯业;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发展最为迅速、在服务业中举足轻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