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粉产业结构的转换。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要从落后迈入先进,一般要经历三次重要的产业结构转换:一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换,以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二、工业化过程中资金密集型部门取代劳动密集型部门.三、工业化后期技术密集型部门取代资金密集型部门.那么,如何实现这三大转换呢?除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外,技术转移是最关键的因家.即通过对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改进和创新,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地向高度化转变,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技术转移是指将技术从生产转移到使用,充分利用技术,实现技术的价值。技术转移包括技术的组合、移植、传递、文流和普及。其体的技术转移形式有:1.技术成果转向生产.2.技术由先进部门转入落后部门,3.技术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其实质是指产业部门对技术成果的吸收和创新,使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商,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蛛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及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不难发现技术转移的重要作用。英法两国利用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发展生产,级早实现了工业化。奖国利用欧洲的先进技术,使技术扩做,加快转移,现已成为经济吸国.而战后的日本,更是成功地引进和吸收了欧笑的实用技术和先进技术迅速发展,在20年的时间里用60亿美元引进和吸收,货日本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在俐铁、汽车、求电等钦域内处于领先地位:“亚洲四小龙,也是成功地利用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韩国和台沟通过技术转移很快地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并向高新技术进军,香港和新加坡利用技术改进贸易条件,出口导向.使产业结构升级。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成功的经脸,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换提供了有益的,考.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已花了数百亿奖元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产业结构的转换级慢。究其原因,就是未能在技术转移上下功夫。日本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投资比是1:10.而我国引进技术与消化技术的投资比为20,1,有的项目仅为74,1。因此,引进的技术没能真正起到其效益.在国内技术方面.已形成的科技成果仅有10~20%应用于生产,大批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被搁t,部分成果一直停留在样品、展品和礼品阶段。这些技术没有有效地向生产转移,没有实现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成果逐渐丧失其先进性,是十分可惜的。另外从我国技术发展地区差异看,沿海及沿边地区的中心城市技术水平远较内陆地区为高,这些沿海开放地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转化为本国技术,也未能向内陆转移扩散,忽视了国内技术地区间转移的作用,没能发挥特区的窗口作用。从上面分析可见,我国在技术转移方面没能取得有效的结果。造成产业结构合理地向高度化的转换进程缓慢。我国的产业结构从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上看,工业化程度低。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低.而且在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变化不大.这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过程中产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比较即可看出。“亚洲四小龙”在1965~1987这一阶段利用技术转移使产业比例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大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稳步上升,趋向一定值。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的第三产业在GNP中的比重都超过60%,即使是象巴西、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已经超过40写。所以我国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中没有明显转换,更谈不上向商度化迈进。现在突出的间题是产业技术水平低,.农业机械保有t低,农业的机械化更谈不上,工业设备的效率低,急待技术改造,第三产业的手段也偏改进。在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必然依靠技术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发展优势产业和主异产业,开发新兴产业,这些只能通过技术转移加以实现。以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璐古构的转换,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和资饭转换率,是后进国家迈向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归纳起来.技术转移对产业结构转换具有下列作用。第一、技术转移能大大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带动产业的起飞与转换。靳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与竞争力,如日本的新日铁通过引进技术和更新设备,消化吸收,到198。年已发展成为年产960万吨的世界著名的大型钢铁公司。从而带动了日本钥铁产业的起飞。再如香港在70年代.引进设计工艺,使其服装业走向现代化轻纺,使香港的服装业上了一层楼.由此可见,技术转移提高了行业水平,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粉重要作用。第二、通过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进行优先技术转移,使主导产业真正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头作用.主导产业的变化导致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转化。日本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选择不同的主导产业进行技术转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50年代引进纺织技术发展纤维侧造业,60年代引进练钢与石化技术设备发展钢铁与石化工业,而到了70年代,又选择汽车和电子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80年代中到90年代,则以家电作为主导产业.每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发展都是依靠技术的有效转移取得成功的。“亚洲四小龙”从60年代起步,其主导产业的技术转移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三、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转移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首先对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进行改造,提高其利用率.利用徽电子技术装备机械设备,如程控机床,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t,使产品结构也超于合理化.二是在生产领城,计算机、工作站和紧密机械相结合所形成的综合自动化生产系统。数控机床使动力成本可下降22.5%.作为生产手段的机器体系也由传统的发动机+传动装t十工其机转变成附加自动控制与调解装t,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传统产业充满生机,第三是对传统产业的设计技术、销售技术及管理技术进行改进和提高,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竞争力.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要区别实用技术与高新技术的选择.实用技术即适宜技术,指那些并不是最先进但适合本国工业水平的技术。实用技术对传统产业是先调整后提高。如日本在1872年从法国引进的纺织技术不是最先进,但很适合当时日本的机械化水平,易于国产化,便于消化、普及及推广,从而将日本纺织业推向优势产业。高新技术对统统产业最好的办法是移植,比如韩国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就有重点地选择技术转移策略,将高新技术移植到传统产业上,在利用原有设备、节省资金投入的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向高度化。第四、技术的有效转移,刺激了技术再生,引发了新兴产业的出现。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计算机又向更新的阶段迈进,使传统产业发生深刻的变化,又产生了新的产业,如信息产业。另外,由于新技术的使用,传统的第三产业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产生了咨询业.咨询业迅速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反过来,又为产业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提供信息咨询。技术转移对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产业必须加快技术成果的物化过程,使技术真正作为生产要素投人到产业部门,发挥其现有的价值和潜在价值.只有如此,才能使产业结构合理地向高度化转换。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说,我国技术转移的效果不佳,产业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因而未能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步伐.总的说来,我国技术转移缓慢的主要原因有:1.投入的资金少,如前所述,我国的引进技术,只重视设备、轻视技术,引进来的设备没能及时有效地使用,并消化、吸收技术.因为投入的资金少,当然不可能完全发挥技术转移的真正作用。甚至有的设备引进后连开封都没有开封就报废了,根本谈不上技术转移,可见加大资金投入势在必行.2,人才缺乏;技禾转移必须依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组织人才.弓}进的技术要消化、吸咬,没有专业人才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我国有的引进设备进来后,没有人去使用它,致使许多设备上的先进部分都掌握不了.3.缺乏一整套的技术转移的考核体系,技术转移牵涉到政府、科研院所及企业。应该由各方向通力合作。技术开发体系与技术向生产应用体系,都应有一个合理的组织及监督机制。目前正是缺乏这样一套体系多层次联合协作。4.没有处理好适用技术与新兴技术的关系,联系我国的工业水平,如何确定实用技术和高科技术的间题不解决,就不能有效地实现技术转移。
5.尚未形成统一的鼓励企业、社会进行技术转移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另外,产业组织不合理也是制约技术转移的一个原因,选择哪些产业为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首先在这些产业进行技术转移.确定正确的产业政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下面,针对我国目前的产业现状及影响技术转移的因素,提出一些对策供参考。
(一)抓住时机,加快引进技术的转化。当今世界是技术转移的好时机,一方面发达国家由于竞争的需要,用朝阳工业代替传统的夕阳工业,必然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工业体系有了一定的荃础,引进这些实甩技术,加快消化、吸收、国产化,引进国外的成熟技术,避免了研制开发的风险,节约了资金,可以在较高的水平上组织生产。在这方面日本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们引进技术的口号是: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亚洲四小龙”也是采用了这种策略,不是对引进技术的单纯模仿,而是花大力气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创新才是最终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优化结构的出路。在引进技术,加快转移这方面,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能力,有重点有规划,目标要明确合理.学习别国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应在机械、电子、汽车等行业优先进行技术转移,选择了主导产业,即可带动其它产业的结构优化。
(二)由于我国国内技术水平不平衡,应合理地确定技术梯度转移的政策和技术超越发展的政策。沿海地区以江海湖海为依托,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技术力量雄厚,这些地区有条件首先利用高新技术,•发展现代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以发挥消化吸收、转移世界最新技术的基地作用,中部内陆省份虽有一定的工业蓦础,但总体来说生产力水平不高,所以选择吸收沿海地区的成熟技术及国外的适宜技术,发展新兴产业,而一些边远地区技术水平及工业化程度很低,应该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以发展、改造传统产业为主,加速能源开发,逐步建成资源密集型产业荃地.因此,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皇现的梯度态势,沿海地区优先转移高新技术,并将其向内陆及边远地区扩散,内陆城市也应切合
(三)重视本国的技术开发,加快技术成果向生产转化.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是技术转移。首先是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三方协同动作,各显其长,将已形成的技术成果尽快地投入生产,实现其价值。前面谈到,我国目前有大重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搁!,十分可惜。政府在宏观政策对技术转移要给予支持,制订中长期的技术转移规划,在财政,税收、资金上给予支持与鼓励。并要作好技术立法,鼓励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工作,作为企业方面,应建立灵活的生产机制,善于利用技术改造旧设备。用新技术装备和更新那些效率不高的设备,产品结构也要以提高技术水平加以优化。敢于淘汰那些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的产品,技术转移的效果更好,企业的活力就越好,发展后劲就越足。科研与高等院校人才济济,技术优势强,可面向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成果指导企业加速转化,真正发挥其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总之,加快国内技术成果向生产转移,政府、圣业与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相互补充是一条根本途径。.充分利用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部门,使整个产业结构转向合理化、高度化。综上所述,技术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后发国家如“亚洲四小龙”,他们的经济成功无疑得益于技术转移.如今发达国家更加重视技术转移,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都制订了长远的规划。技术转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向先进国家迈进,更应当利用当今技术转移的好时机,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朝有利于经济起飞的方向发展,可以相信,只要将技术转移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形成合理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就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