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论文代写代发:当前制约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途径

发布时间:2012-04-18 08:42:22 论文编辑:第一代写网

目录
一、当前制约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问题
二、制约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县域金融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其总量占到全国GDP的50%以上,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占比则更高。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活力大小,对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巨大,对促进西部代写论文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信贷资金投人严重不足,制约了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为此,笔者就金融支付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制约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问题
(一)西部县域资金大量外流,信贷对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下降
当前西部县域资金外流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邮政储蓄只存不贷,所存资金全额上缴中央银行依靠利差增加收人,所吸收的存款流出农村,已形成一个庞大的资金“漏斗”;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的营业网点在农村“多存少贷”,对县以下农村客户贷款抬高“门槛”,逐级上收贷款审批权限,使农村资金集中流向大城市;三是由于西部县域经济环境差,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上向大城市、大企业转移,县级支行不愿对本地企业新增贷款;四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名目繁多,且利率较高,属于系统往来、零风险,又不交营业税,坐收利息。据西部某市2000年4家国有商业银行统计,当年存款余额净增巧.18亿元,而贷款余额仅增加4.38亿元,绝大部分新增存款上存其管辖行;五是一些“身份特殊”的人从农村聚集数额不小的财产,存到很远的大城市,成为吞噬农村资金的巨大“黑洞”。由于上述诸多原因影响,致使西部县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来源减少,信贷投人增加不足,与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西部县域民营经济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是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民营经济是西部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瓶颈是资金匾乏。一是融资渠道狭窄。西部县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民间借贷资金和社会集资等形式筹集资金。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从城乡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信贷融资。县域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二是县域民营企业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的矛盾突出。一方面,对县域民营企业贷款条件相当严格,具备基本贷款条件的民营企业为数太少,且相当部分县域民营企业在贷款资质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加之办理担保、抵押十分困难,因而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县域金融部门又苦于寻找不到优良客户,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对象,很大程度上实际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难贷款,致使大量资金不能充分运用,也影响了自身经营效益。由于县域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匾乏,其自身发展步履维艰。
(三)西部县级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在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上的认识一时难以协调
当前,西部县域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认识偏差,加大信贷投人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矛盾突出。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投人需求强烈,纷纷要求金融机构放宽贷款条件限制,加大信贷投人力度,而金融机构则要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不敢大胆支持。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认为,当前金融改革与信贷策略限制了落后地区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片面认为银行贷款条件过高,因而对金融改革与发展不太关心,对金融机构收贷收息不闻不问,还习惯地以贷款多少来衡量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而金融机构则认为县域经济金融环境太差,社会信用观念淡薄,担心贷款投人后会形成新的不良贷款。因此简单地以不贷了事,没有积极主动地深人县域经济领域,主动寻找和开拓银企双活的新领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制约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信贷管理体制高度集中和基层金融风险增大
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要靠基层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而现行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体制很不利于地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加之西部部分城市缺乏中小金融机构,使得一些地区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得不到相应的信贷支持。另外,部分基层金融机构怕担风险,信贷资金也不敢大胆投放,使中小企业得不到正常的信贷资金支持,影响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信用环境差,政银关系、银企关系不协调
据调查,近年来,西部一些县域企业借改制之机大量逃废银行、信用社的贷款债务,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出发,在其行政干预下假破产真逃债行为得以顺利实施,造成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长期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西部县域经济运行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恶化,县域企业效益太差,导致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恶化,致使信贷可用资金减少,严重制约了西部县域金融自身的经营活动及其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
(三)西部县域企业经营机制和信贷机制不配套
目前,西部绝大部分县域企业至今仍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转换慢,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低、集约化经营程度低问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难以迅速提高。同时中央银行信贷政策与县域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也不配套。县级商业银行为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在信贷投向上与中央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控方向很难取得一致,使信贷政策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减弱,增大了信贷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难度。
三、县域金融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西部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高金融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
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看,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寻求多样化金融支持的同时,主要依靠的是县域内合作金融组织和农业银行的支持。因此,应尽快健全与完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才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为此,第一,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在县域内增加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农村股份银行,突出为农业经济、农户和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要在经济发达的县(市)建立城市商业银行,重点为城镇中小企业和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第二,农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机构网点撤并不应搞“一刀切”,要保留必要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给县支行及乡镇营业网点较大的存贷比例管理自主权,充分发挥其支农作用。
第三,要继续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给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层信用社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第四,要强化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在确保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的同时,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投人,充分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
第五,要在加强监管,规范引导的基础上,允许在农村有适量民营金融组织的出现,并逐步建立起以县域国有控股银行、合作金融为主,其他金融组织为补充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形成覆盖城乡、辐射农户、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县域金融网络,使国家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业务在县域城乡较好地衔接起来,以产生最大的货币政策效应和经济效益。
第六,要切实改善和加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西部县域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推广新型结算工具,加快电子化进程,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尽快完善资金结算、清算制度,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各商业银行参加的资金结算和清算体系,为资金在企业、行业、地区间的流转畅开通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县域金融要千方百计寻找新的贷款增长点,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积极拓展金融服务新领域,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秩序,优化金融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
西部社会信用环境整治工作既是当前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层次解决西部县域贷款难问题的现实选择。因此,当前西部县域信用环境整治工作,应该成为西部各级政府部门应尽职责和当前的重要工作。政府部门要树立保护金融债权就是保护地方金融发展,进而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大力倡导和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基础,努力营造“金融安全区”环境。为此一要倡导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以外部制约为核心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约束,对各类贷款户建立信用登记档案,对践踏信用、拖弃信用的行为进行曝光。二要强化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用观念,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估和信用登记制度,进而建立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应该以政府的积极介人为前提,以市场的有效运作来推动,并以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同时应建立民营企业的多元担保制度、担保监督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三要在农村积极推行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建立借款人行为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信用档案。抓好农村信用秩序的转变,把农村信用状况的好转延伸辐射到城市信用环境的改善,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县域内信用水平的目的,从而净化投资环境,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四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和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对那些不守信用、有钱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要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联合制裁,使不讲信用者无处藏身;应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银企关系、银政关系,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严禁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进行行政干预;规范企业的改制行为,特别要规范企业的破产行为,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
(三)积极探索县域经济融资的有效形式,多渠道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
西部县域经济在发展中面临诸多困境,尤其以融资困境最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多管齐下,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着力解决县域经济融资难问题。在县域经济融资上应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财政资金、信贷资金、集体资金、社会融资和利用外资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培育和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投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在多方寻求县域金融信贷支持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提高西部县域经济直接融资比例,以解决目前西部县域经济的资金结构性矛盾。同时,要积极拓展国内资本市场融资领域,利用上市融资、创业板融资、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使县域经济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并要选择那些只要注人少量资金即可获得显著发展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进行担保融资。通过地方财政投资、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资金,稳步推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比例担保和筹资联合担保等办法筹资。此外,还要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在其营销区域内直接融资等,在相关法律、政策、制度上鼓励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以促进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选准信贷支持载体,多角度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
1、大力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专业化,改善产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提高新技术的自生能力和商业化能力为终极目标的。县域农村金融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调整信贷投向、投量,首先突出支持重点产业、商品基地建设。通过信贷资金的倾斜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实行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建立有特色、有规模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逐步形成产业化和区域化市场,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商业化。其次,突出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要拓破所有制、区域、行业、部门界限,广泛吸纳产业链各环节资金,通过资金重组、兼并联合、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一批有前途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嫁接改造,招商引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支持内引外联,发展一批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企业,鼓励民间资金投人农副产品加工业、运销业。第三,要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信贷投入,积极支持农村集体、农户、联户一齐上,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农业抗灾夺丰收的能力仁第四,支持农民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2、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加快西部县域工业发展步伐。当前西部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是面临的普遍而严重的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县域金融机构要在企业提高自身经营业绩,提升信用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和授权授信管理办法。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现行贷款审批方式,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并建立有效的贷款发放及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金融机构贷款营销积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依法经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西部县域工业的发展。
3、支持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拓展西部县域商品流通空间。一是县域机构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进行小城镇建设,围绕住房、供水、供电、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其成为农副产品的大集散地。二是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国有、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按照“市场网络体系化、市场布局群落化、市场运作信息化、市场交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支持构筑多元化市场体系。三是在支持传统集贸市场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支持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四是针对城乡居民对消费贷款的需求,尤其是住房贷款、助学贷款等资金需求欲望强烈,县域金融部门应及时增加消费贷款比例,支持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进而促进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
4、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全方位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西部县域经济结构的最优化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单靠信贷支持还不够,还需要财政、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是要加大财政投人力度,重点支持科研和技术推广;对那些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不十分显著,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大,期限长的产业或项目应增加直接投入,或进行贷款贴息,避免投人风险由银行“一肩挑”。二是税务政策上应给予国家产业政策优先发展的产业、行业优惠照顾,扶持其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