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编制小技巧
现金流量表是会计考试中十分令人头疼的内容,丢三落四是现金流量表编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下面的口诀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
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为职工支付有多少,单独处理分类思考。
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
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
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
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间接法核算规律。
①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意。)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
②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
例如: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
————————
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四大误区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有些企业容易陷入以下四大误区:
误区一:没有划清“企业的往来资金”中经营性与筹资性的界限
【例】a公司向b公司借入100万元,收到银行存款,不久,a公司向b公司偿还80万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对于a公司,大部分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往来资金当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即将借入资金100万元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偿还80万元列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也有少部分企业当作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即将借入资金100万元列入“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偿还80万元列入“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对于b公司,大部分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往来资金当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即将借出资金100万元列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资金80万元列入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但忽视了以下原则:
1.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的资金往来均应当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为这样利于母公司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
2.企业向其他企业借入的资金,如果金额较大,引起企业的债务规模及构成发生较大变化的,企业可以将借入资金与偿还资金当作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借入的资金金额较小,或者企业与关联单位、关系客户的资金往来比较频繁,会导致企业有时是债务人,有时是债权人,企业应将借入资金与偿还资金当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企业的借入资金无论当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还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都要注意偿还的口径与借入的口径在填列现金流量表时要一致;
4.对于b企业,如果拆出资金要收取a公司的利息,并收取的利息比较大,可以将拆出资金、收回资金和利息当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除此之外应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误区二:对“利息收入、支付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填列“一刀切”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没有明确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收入、支付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哪个项目中进行反映,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做法是填列在“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也有些企业将其填列在“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在编制现金流量表附表中“财务费用”项目时,就要根据主表中利息收入、支付的金融机构手续费的分类来进行分析,因为现金流量表附表中“财务费用”为非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如果企业将利息收入、支付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列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由于已经在附表中“净利润”项目中体现,所以不应在该项目中反映,这样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的财务费用与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就不一致了。
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收入、支付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如果金额较大,为使报表使用者清楚了解,最好将其当作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另外,集团内母子公司的分类口径应该一致。
误区三:“四险一金”及个人所得税列入“支付的各项税费”
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填列的税费必须由企业来承担,而代扣职工的个人所得税不是由企业承担。企业代扣代缴行为与企业不代扣代缴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所以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不能列入“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而应列入“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误区四:对附表中“预提费用和存货的理解不明晰
代写财务报告 现金流量附表中“预提费用的增加(减:减少)”,正确理解应该为“经营性预提费用的增加(减:减少)”。所以,企业在填列该项目时,应将非经营性的预提费用扣除,主要是扣除预提的利息费用;
现金流量附表中“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正确理解应该为 “经营性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所以,企业在填列该项目时,应将非经营性的存货扣除,主要是扣除存货中对外投资、用于在建工程和非生产机构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