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作业-高中地理第三单元《文化景观》训练

发布时间:2012-05-16 09:25:42 论文编辑:代写硕士论文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文化景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生活在西南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过去往往“燎荒辟地”,即将一片原始森林放火烧掉,在烧后的空地上种植作物。当这片土地的自然肥力消耗尽后,人们便会放弃,弃耕后的这片土地会逐渐长出新的植被。新辟的耕地和新的次生植被都属于(  )

A.文化景观

B.自然景观

C.新辟的耕地属于文化景观;次生植被属于自然景观

D.耕地属于自然景观,次生植被属于文化景观

2.人民英雄纪念碑、敦煌大型壁画是(  )

A.自然景观

B.人类精神活动景观

C.人类生产活动景观

D.人类生活活动景观

3.有关文化景观的错误叙述是(  )

A.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B.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呈现文化景观

C.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产物

D.人类利用自然物质创造出来的

4.街头的广告牌作为文化景观,其主要特性是(  )

A.时代性      B.指示性

C.空间性      D.功能性

5.下列文化事物和现象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明显的一
组是(  )

A.甘肃敦煌壁画、北京万里长城、苏州园林

B.西藏布达拉宫、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

C.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南方的龙舟大赛

D.西安兵马俑、南京明孝陵、北京故宫

6.下列文化景观中受自然影响较小的是(  )

A.京九铁路         B.清真寺建筑

C.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D.台湾的甘蔗林

7.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自然现象的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因为(  )

A.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不是绝对的

B.非物质的文化景观指示意义不明显

C.自然环境对精神文化景观的功能影响较小

D.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而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具有不稳定性

8.下列违背了自然发展的规律的文化景观是(  )

A.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B.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进行围湖造田

C.江南丘陵地区营造经济林

D.荷兰的围海造陆

9.文化源地是指

A.分布着各类文化事物的集中地

B.文化现象起源和发展的场所

C.文化系统逐步形成的地点

D.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

10.任何文化事物产生之初的分布(  )

A.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是一个点或几个点

B.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往往呈面状分布

C.在它产生之初其范围较大

D.地域性不明显

11.下列文化事物的源地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源地位于东汉都城洛阳一带

B.我国谷子的栽培源于华北平原

C.茶树的栽培源于印度

D.玉米的故乡是美国

12.世界各个地域的古代文字特点是(  )

①古埃及文明为象形文字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为楔形文字

③古希腊文明为拼音文字

④古印度文明为甲骨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3.文化扩散是指(  )

A.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的影响范围扩大

B.某地的文化事物或现象在异地产生巨大影响

C.由几代人才能实现的文化传播

D.某种文化事物和现象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14.文化传承是指(  )

A.由源地核心向外扩散的过程

B.文化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

C.人类经受传统文化的冲击

D.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播形式

15.印度僧与西域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佛教,属于(  )

A.扩展扩散    B.迁移扩散

C.等级扩散    D.刺激扩散

16.下列文化扩散,主要属于迁移扩散的是(  )

A.苏格兰威士忌酒从乡村流传到城市

B.滑旱冰在我国南方推广流行

C.摇滚乐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兴起,风靡全国

D.欧洲青年学者跋涉千里将阿拉伯帝国的天文、数学、医学等带回本国

17.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的区别在于(  )

A.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的长短

B.扩散过程中时间上的差异

C.有可能创造新的分布区的扩散方式是扩展扩散

D.文化事物和现象被后人接受的程度

18.下列能正确反映一个地区文化特点的是(  )

①南方的居民夏天睡竹床
②溜冰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
③苗族的那达慕大会
④新疆人说普通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教师和学生都在学习计算机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了计算机技术这种精神文化要素的扩散

B.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过程是扩展扩散中的刺激扩散

C.文化扩散的媒体日益丰富,学校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D.教师和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文化扩散的过程

20.世界文化的发展(  )

A.随着文化扩散相互同化是必然趋势

B.文化扩散起了一定作用

C.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获得

D.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文化扩散无关

二、读图分析题

21.读“我国种植业景观图”,回答有关问题:



(1)A图的耕地类型是    ;主要分布在    地区

B图的耕地类型是    ;主要分布在    地区

(2)我国上述两类种植业景观差异的界线在     ;产生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3)以上景观属于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作用于     的最好体现

(4)B地区如果过度灌溉,则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

22.读下面“都江堰灌区图”回答



(1)都江堰灌区的灌溉水源来自(河流)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附近的二王庙是因    而修建的。

(2)都江堰水利工程既可    ,又可    ,至今仍恩泽    的良田,如今其功能更加丰富,表现在                      。

(3)都江堰作为文化景观,体现了对自然的改变作用是  

23.读“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图”,回答相关问题:



(1)文化源地分为     的源地及       的源地。

(2)该地图反映了     源地的分布,它由许许多多简单的     或       构成。

(3)文化系统的源地是一个          、          的产生地。

(4)由图中分析,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最多的是         流域,说明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是             。

24.读“唐代中日海上交通路线图”回答:



(1)中国文化通过“遣唐使”扩散到日本,这种文化扩散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     ,属于     扩散。

(2)一些日本贵族和学生积极向从大唐归来的“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使之迅速在日本扩散开来,这种文化扩散中人的空间距离     ,属于      扩散中的      扩散。在“大化改新”的过程中,他们积极倡导吸收中国文化,当时日本天皇下令仿效中国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国学。这一文化扩散过程属于自中央向地方的   扩散。

(3)日本文字深受中国文字的影响。日文中直接使用汉字(日文汉字),并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日文假名,前者属于      扩散中的     扩散,后者属于其中的        扩散。

25.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糌粑,是藏语,意为青稞炒面;酥油,是用牦牛乳提炼而成。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每天不可缺少的饮料,《中甸县志稿》中记载:藏胞一见酥油茶,“其胸中已有悦乐,若一入口,则其辛苦忧郁恐怖疑惑完全冰解,如饮我佛甘露焉。”由此可见酥油茶与高原藏胞的生活关系是何等密切。

(1)资料反映      文化区的文化特色。

(2)本地区的农业景观是    和    ,主要农作物是       ,动物是     ,它们都具有      的特点。

(3)本地区的政治中心是    ,最初是因     而发展起来的,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是     。

(4)作为“十五”标志性工程,本地区即将建成新的文化景观是      。

参考答案:1.C 2.B 3.B 4.D 5.C 6.B 7.A 8.B 9.D 10.A 11.A 12.A 13.D 14.B 15.B 16.D 17.A 18.A 19.D 20.C 21.(1)水田 南方旱田 北方 (2)秦岭-淮河 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不如南方(2)物质 自然环境 (4)土壤的盐碱化22.(1)岷江 纪念李冰父子 (2)防洪 灌溉 成都 旅游资源、教育基地等 (3)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而又充分利用了水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23.(1)文化事物或现象 文化系统 (2)文化系统 文化事物 文化现象 (3)结构较为完整 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 (4)黄河 历史上黄河流域气候温和,灌溉便利,植被茂盛,自然条件优越,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条件24.(1)长 迁移 (2)短 扩展 传染 等级 (3)扩展传染 刺激25.(1)西部游牧 (2)河谷农业 高寒畜牧业 青稞 牦牛 耐寒 (3)拉萨 宗教 布达拉宫 (4)青藏铁路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