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4 21:58:3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从老年人角度出发,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究其真实养老需求。将本文得到的结论归纳如下:(1)通过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社区居家养老和居住满意度的概念进行了准确界定。其中,还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将其内涵界定为以适宜的居住环境为基础、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养老模式。另外,本文还引入了顾客满意度理论,构建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模型,模型包含感知质量、居住满意度、感知价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住户忠诚度等变量。(2)对大连市典型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模型进行了检验,对居住满意度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 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方式社会化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强有力施行,我国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日益增长,新生儿的数量明显下降,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依照联合国所制定的标准,当某区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当地总人口中的比例达10%时,就可认为该地区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已于 2000 年正式迈入老龄化阶段,并显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末,我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增至 2.54 亿,占总人口的 18.1%[1]。此外,联合国对我国人口数据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将于 2029 年达到 14.42 亿的峰值,意味着 2030 年之后将正式进入人口的负增长时代。这些资料表明,我国的老龄化态势十分严峻。
西方国家在全面实现工业化之后,才逐渐迈入老龄化阶段。而我国老龄化进程超前,面临着“未富先老”的现况,无法像那些发达国家一样实施高福利政策。此外我国的老龄化还具有基数大、高龄化、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特点,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还会使当前的养老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如何为老年人创造出适宜的养老环境,成为党和政府当前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家庭养老是历史最为悠久且最传统的一种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的经济成本最低,而且能够使老人拥有强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但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新生儿数量锐减,许多城市家庭正趋向于 421 的家庭结构,再加上近些年来经济和社会持续转型、人口流动性和居住离散性不断加强,导致空巢家庭也不断增多,这些使得家庭养老模式逐步走向瓦解,并逐渐由社会化的养老模式所替代。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居住满意度模型。另外,在该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同时将该体系应用于大连市社区居家养老的下的城市老年人,得到了定量化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具体而言,本文的内容包含如下三个方面:
(1)基于研究背景,并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本文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另外,通过文献分析与资料研读,从大连市的人口老龄化现状、社区居家养老的历史沿革、社区居家养老的运作模式、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等四方面进行简要了介绍,为后文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2)依据顾客满意度理论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探索并建立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模型,然后选择大连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开展问卷调研。在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阶段,首先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了老人个体特征对居住满意度所造成的差异。接着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居住满意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对居住满意度所造成的后向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对居住满意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基于居住满意度模型,建立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将该评价体系应用于大连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城市老年人。其中,考虑到满意度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本文引入了云模型理论,将满意度评价数据通过逆向云发生器转化为相应的云参数,并通过正向云发生器法来绘制评价云,以期将评价结果以正态云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后则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本文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
图 1.2 技术路线
.......................

2 大连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2.1 大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2.1.1 老年人口抚养比提高
抚养比是指某一地区非劳动年龄人口占总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而老年人口数量与总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比例即为老年人口抚养比,其含义为 100 名劳动人口需要负担的老年人数量。2010 年大连市的老年抚养比为 13.49%;2015 年,大连市 65 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为 92.05 万人,15-64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 537.23 万人,老年抚养比为17.14%[69],比 2010 年的这一比例高出 3.65 个百分点,意味着大连市所承担的赡养老人责任加大,每百名劳动人口需要比 2010 年时多赡养 3 个老人。随着这一比例的逐年提高,也意味着政府将在社会福利和保障方面要承担更多相应的支出。
2.1.2 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大连市自 1987 年正式迈入老龄化阶段,此后,老年人口数量逐年上升。截止 2016年末,大连市 60 岁以上的人口为 143.43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 24.08%,已经超过了当年辽宁省全省的平均老龄化率 22.65%,老年人口基数十分庞大。
2007 年,大连市老龄人口比例为 16.67%,对比 2016 年末的数据来看,大连市的老年人口数量保持每年 0.82%速度增加。由表 2.1 可以看出,2007-2017 年,大连市老年人口增加了近 50%,足以看出其迅猛的老龄化发展态势。
在经济方面,大连市发展得较为迅速,被誉为“北方香港”。在气候方面,大连居于沿海,山海资源较为丰富,且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环境、气候条件都较为优越,因此一直是中国城市中少有的避暑胜地和宜居城市,曾上榜英国经济学人智库的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近些年来,大连吸引了不少外地人过来养老,并成为中国十大最适合养老的城市之一。这些外地的老年人口与本地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叠加,则使大连的养老福利事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

2.2 大连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历史沿革
2.2.1 探索阶段(2010 年以前)
自大连市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大连市政府便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开始不断探索老年服务体系。2002 年,大连市沙河口区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居家养老院,之后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这个居家养老院已经可以为 100 个社区近 2000 户家庭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这一瞩目成绩引得全国范围内的关注[70];2005 年,大连又创新地推出了货币化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即给“三无”老人、低保老人发放“代币券”,让其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养老服务,使居家养老的形式更加灵活;2009 年,甘井子区还新建了 20 个“幸福养老之家”。在这一阶段,大连市探索出了小型家庭式养老院、托老所、幸福养老之家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使居家养老服务朝标准化方向发展,大连市财政部于 2008 年 10 月印发《大连市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其中主要规定了给居住在城区的低保老人、遗属孤老发放居家养老补贴的具体形式及标准。
2.2.2 发展阶段(2010-2014 年)
尽管先前大连市所开展的社区养老服务有一定成效,但全市范围内各区的养老服务内容依然不够统一,这阻碍了其进行规模化的发展。2010 年 4 月,《大连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正式印发,大连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统一建设由此全面推开。
2011 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提出了要完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并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居家养老在整个养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着力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市政府还加大了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补助力度,于同年出台了《关于完善大连市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资金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对达到建设标准的每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给予 30 万元的补助,对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每月分别增加相应数额的补贴。2013 年,大连市民政局、财政局和劳动局联合颁布《大连市新增居家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人员引进管理规定》,其中规定了服务机构可设置相应的公益性岗位,并由政府购买,进而广泛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鼓励这些人群从事养老服务,以为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提供充足的后援队伍。至此,大连市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已基本形成。
................................

3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模型研究.................................. 37
3.1 模型构建.................... 37
3.1.1 变量选取.............................. 37
3.1.2 模型构建................................. 40
4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 57
4.1 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7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57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59
5 大连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评价.................. 68
5.1 问卷量表的质量检验.......................... 68
5.1.1 信度分析............................... 68
5.1.2 效度分析....................... 68

5 大连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评价

5.1 问卷量表的质量检验
关于居住满意度评价的调研方案已在第三章中进行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但还需指出的是,无论是哪种问卷测量模型,都要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即每一个指标都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同一个构念,即问卷应具备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因此,本节利用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对问卷的第三部分,即居住满意度测评量表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问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5.1.1 信度分析
使用 SPSS 22 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计算,得到问卷的克朗巴哈 α 系数为 0.778,远大于 0.7,说明本次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
表 5.1 调查样本信度分析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趋势不断加深,社区居家养老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养老模式。然而,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在推行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老年人角度出发,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究其真实养老需求。将本文得到的结论归纳如下:
(1)通过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社区居家养老和居住满意度的概念进行了准确界定。其中,还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将其内涵界定为以适宜的居住环境为基础、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养老模式。另外,本文还引入了顾客满意度理论,构建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模型,模型包含感知质量、居住满意度、感知价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住户忠诚度等变量。
(2)对大连市典型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下的居住满意度模型进行了检验,对居住满意度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感知质量对居住满意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感知质量是对住房和社区的整体性感知,由住宅建筑特征、居住环境及区位特征、社会支持度三个可测变量构成,三者均对感知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良好的住宅条件和社区环境是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因此,进一步提升城市住房的质量和小区环境等硬件条件,对提高老人的居住满意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当基本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老年人开始寻求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所以,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也将有助于提升其感知质量,进而提高居住满意度。
感知价值是老人从居住状况和社区养老服务中感知到的质量与付出成本之间的权衡,对居住满意度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在感知质量和居住满意度间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另外,文章还强调了自费医疗开支对感知价值的影响。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相较于年轻人较高,所以在医疗上的自费支出较高,这将使其总体的居住成本增高,进而降低老人的感知价值,随之使居住满意度降低。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