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由于初创期的新企业不论是企业内部组织还是企业外部环境,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创业者在制定企业目标时容易误判,从而导致目标制定并不合理,在这样的情况中,目标驱动下的行为并不能实现创业企业的增长。第二,预期回报正向作用于新企业绩效。通过遵循预期回报最大化原则,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时,能高效利用企业资源,合理分配各项任务,使得企业各部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避免造成浪费与人员冗杂。第三,竞争分析正向作用于新企业绩效。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新企业能否长期生存下去取决于创业者采取何种决策逻辑。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重要决策,任何一项决策的误判都可能造成新企业的破产。因此,创业者的决策行为直接关系到新企业是否能够成功创立起来。在面临初创期的各种不确定以及创业资源有限性的压力中,创业者的内在决策逻辑机制是怎样的以及不同的决策逻辑是否会影响其整合企业的资源。这些是当前创业活动中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当前,从事创业领域研究的学者们对创业决策逻辑的独特性表现出高度的关注。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大多数学者关于创业的研究均是以大企业展开的。由于大企业比较成熟,外部环境较稳定,因此传统的因果逻辑决策模式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帮助新企业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但是随着创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产生,创业型经济逐渐形成,世界各国开始涌现出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以及创业企业。与此同时,企业面临不确定性的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传统的因果逻辑决策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在此背景下,Sarasvathy 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创业思想——效果逻辑(Effectuation)[1]。
效果逻辑是 Sarasvathy 教授在对专家创业者进行访谈、调研时发现的。该理论表明专家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时并非是从具体目标开始的,而是从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展开创业的,采取战略联盟策略获得他人的先前承诺,从而通过不断实验的方式创造各种可能的结果,并从中选择较为满意的结果。与传统因果逻辑基于预测策略不同,效果逻辑更加强调控制逻辑,认为未来是由人类的行为、活动创造出来的。效果逻辑为创业者在多变的创业环境下如何决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
1.2 研究意义
在理论上,一方面,本文对现有的创业决策逻辑理论进行了丰富与完善。关于因果逻辑的实施效果研究,学术界主要从整体上对其进行量化研究,而关于效果逻辑的实施效果研究,学者们主要将其细化为实验、可承受损失、灵活性、预先承诺四个维度进行量化研究,这造成因果逻辑、效果逻辑在结构上的不对等。本文借鉴国外成熟的量表采用四个对等的维度来量化因果逻辑、效果逻辑,同时从成长性、盈利性两个角度考虑新企业绩效。Guo、Cai 等人(2016)曾在其研究中明确表示,他们的研究因为获得的样本量比较小,且未将因果逻辑、效果逻辑细化到具体维度进行研究,而本文的研究对其进行了改善,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学术界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为学者们在以后的研究中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本文对资源捆绑在创业决策逻辑与新企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完善。结合创业研究与战略研究,发现稳定性资源捆绑在目标导向与新企业绩效间不存在中介作用,在预期回报与新企业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在竞争分析与新企业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在避免意外事件与新企业绩效间不存在中介作用。开拓性资源捆绑在手段导向与新企业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在可承受损失与新企业绩效间不存在中介作用,在战略联盟与新企业绩效间不存在中介作用,在利用意外事件与新企业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这可能会激发更多的学者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探讨,跨领域研究是对创业决策理论深度发展的有力补充,为理论发展做出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上,可以启发对创业培训、创业活动的思考。本文的研究证实因果逻辑、效果逻辑均有利于提高创业企业的绩效,启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采取恰当的决策逻辑。本研究表明创业者运用预期回报、竞争分析、手段导向以及利用意外事件能够产生更好的创业结果。但是在传统的 MBA 教学中,大多数学者是以因果逻辑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在未来的创业教育中应当对效果逻辑理论进行补充,积极引导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使用效果逻辑,这对于创业者在面临不同决策环境时选择适当的创业决策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因果逻辑、效果逻辑的理论概述
1977 年,哲学家勃克斯最先提出因果逻辑,被广泛用于管理学的研究中,因果逻辑主要基于理性决策的观点,假设个体在进行有关决策时,会根据获取的相关信息预测期望回报并从预测的结果中做出理性选择。因果逻辑偏向目标驱动、在此基础上主张预测的重要性。因果逻辑主张机会的客观性,大多数的机会可以通过有目的地搜索过程发现,而新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主要取决于捕捉和应用机会以及企业控制资源的能力。在新古典经济学假设支撑下,大多数创业研究者都认为创业者在追求创业机会的同时会采取理性的、目标驱动的行为(Perry,Chandler,2012)[13]。因果逻辑创业者通过利用自身的创业警觉性来搜索、发现创业的机会,然后针对发现的机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明确创业的目标,从而制定商业计划,选择最优资源组合实现最终的目标(方世建,2012)[14]。但是由于环境具有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想要永久保持竞争优势的可能性不是非常大,因此关注环境的变化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创业者对其保持高度的敏感,以便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整合、部署企业资源进行应对(David,Madsen,2003)[15]。因果逻辑决策过程如图 2.1[16]。
效果逻辑最早可追溯到 1978 年,始于西蒙的有限决策,该理论主张个体认知的有限性,不可能获取所有的决策信息,因此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会采取非预测性的快速决策方式(Simon,1978)[17]。在实际创业中,由于个体是有限理性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事项都考虑的面面俱到,也会出现冲动的决策行动,因此个体选择的是满意的解而非最优解。随后 Sarasvathy 教授将有限决策、人工科学应用于创业领域中,同时结合实用主义,提出了另一种全新的理论——效果逻辑(Sarasvathy,2001)。
............................
2.2 因果逻辑、效果逻辑与新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2.2.1 因果逻辑、效果逻辑对新企业绩效直接作用的研究
当前研究主要基于新企业生成视角、投资视角、创新视角以及国际化视角来研究因果逻辑、效果逻辑的实施效果。
从新企业生成视角来看,大多数学者聚焦于创业者个体层面研究,在不同创业背景下,创业者的决策行为是否会影响新企业绩效(Mckelvie、Chandler,2013;Heydenrych、Urban,2015;张玉利、赵都敏,2009)[24][25][26],如表 2.1.
从因果逻辑的实施效果来看,当前研究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多数认为因果逻辑具有积极的实施效果(Laskovaia,Shirokova,2017;Smolka,2016;张玉利, 赵都敏,2009)[27][28],少数认为因果逻辑与绩效没有明显的关系(Eyana,Masurel,2018;Eijdenberg,Masurel,2017)[29][30]。从效果逻辑的实施效果来看,学者们大多数认为效果逻辑能够正向作用于新企业绩效(Laskovaia,Shirokova,2017;张玉利, 赵都敏,2009;Read,Song,2009;Mckelvie,Chandler,2013),但是细化到效果逻辑的具体维度,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出现了很大的争议、不尽相同。比如Read、Song 等人(2009)认为利用与他人合作、形成联盟协议可以最小化在创建新企业过程中的竞争程度,通过获得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承诺,可以为新企业带来新的资源,从而促进新企业增长。Mckelvie、Chandler 等人(2013)认为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通过设定最大的可承受损失,以可接受的风险程度进行创业活动,同时保持企业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短期财务绩效,但无益于长期财务绩效的实现。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16
3.1 相关概念.......................16
3.1.1 因果逻辑的维度......................16
3.1.2 效果逻辑的维度........................16
第四章 研究设计.........................24
4.1 问卷设计........................24
4.2 样本回收.......................25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29
5.1 样本基本特征...............................29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30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5.1 样本基本特征
从样本的地区看,安徽占 31.25%,江西占 5.06%,北京占 4.76%,江苏占 8.63%,。从性别来看,男性(62%)多于女性(38%)。从年龄来看,46%的样本在 26 至 35之间,32%的样本在 36 至 45 之间。从样本的教育情况来看,本科学历占 4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 18%,高中学历占 10%,初中及以下学历占 11%。从样本所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占 13%、动漫产业占 1%、专业服务业占 12%,广告业占 4%,房地产业占 1%。从样本是否独自创业的情况来看, 52%的创业者选择和他人合伙创业,20%的创业者选择独自创业,28%的创业者尚不确定。样本的特征如表 5.1。表 5.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创业者为对象,利用创业行为研究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对创业过程中的内在行为规律展开调研,重点关注我国创业者的创业决策逻辑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揭示创业决策逻辑影响新企业绩效的路径。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因果逻辑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
第一,目标导向与提高新企业绩效没有关系。由于初创期的新企业不论是企业内部组织还是企业外部环境,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创业者在制定企业目标时容易误判,从而导致目标制定并不合理,在这样的情况中,目标驱动下的行为并不能实现创业企业的增长。第二,预期回报正向作用于新企业绩效。通过遵循预期回报最大化原则,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时,能高效利用企业资源,合理分配各项任务,使得企业各部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避免造成浪费与人员冗杂。第三,竞争分析正向作用于新企业绩效。新创企业要想存活下来,最主要的是减少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通过竞争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解市场环境、产业环境以及企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采用 SWTO 分析法对企业进行定位,有利于创业企业发现空隙市场,帮助企业制定详细的应急策略以应对竞争对手的回击,提高创业企业存活率。第四,避免意外事件与新企业绩效的改善没有关系。遵循避免意外事件原则的创业者对于环境变化持有消极的态度,潜意识认为意外事件对于创业企业是一件不好的事,这样反而会使得创业者错过环境中出现的机会。
(2)效果逻辑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
第一,手段导向正向作用于新企业绩效。遵循手段导向的创业者倾向于通过整合身边的现有资源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在此过程中创业者和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互动,从而有助于激发创业者的思维,形成新思想、新观念,获得新想法、新的工作方式,不断积累新的手段以及更新原有的模糊的企业目标,在一步一步的试错中不断获取满意的结果,进而提高创业企业的绩效。第二,可承受损失与新企业绩效的提高没有关系。风险与收益是同方向变化的。在可承受损失的原则下,创业者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想要获得较大的回报是很难的。此外,采取可承受损失原则的价值主要在于避免损失,并非提高新企业绩效。第三,战略联盟对新企业绩效的提高没有显著的作用。一方面,从组建战略联盟的角度而言,初创企业面临较大的环境不确定性,资源禀赋匮乏,创业者难以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承诺,为了构建战略联盟,必然需要耗费其有限的资源、时间以及精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