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论文选题
顾炎武平生著述甚丰,而《日知录》最富代表性,是其一生学问和思想的总结晶,因此顾氏自言“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在中国传统经济伦理史上,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有着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学界对顾炎武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政治、哲学、史学方面的研究,相比而言,目前对顾炎武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尚未形成体系,论述较少、较为零乱分散。此书内容丰富,目前学者对此书中的政治、哲学、史学、文学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其中的经济伦理思想鲜有论述,因此有诸多可挖掘之处。
顾炎武生活的时代比较特殊,一方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清代明,朝代更迭致使社会动荡不安;另一方面,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取得了长足发展,甚至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顾炎武的经济伦理思想既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有一定继承,又包含了一些近代性因素,以及对新生市民阶层诉求的支持,反映了传统与现实的碰撞。研究和分析顾炎武的经济伦理思想,特别是将其经济伦理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早期的经济伦理思想相对比,对我们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进而批判地继承传统经济伦理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
还有一些论文研究了顾炎武对政治科举、社会经济、世象百态、道德风俗等问题的见解及其价值,在此不一一例举。这些文献有助于全面了解顾炎武以及他的思想,也无疑为研究顾炎武经济伦理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二、研究综述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他学识渊博,博极古今,对经学、诸子学、音韵训诂学、历史学、国家典制、地理、天文仪象、河潜兵农靡所不究。主要著作有《日知录》、《顾亭林诗文集》、《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其中《日知录》是他积三十余年读书心得编次而成,荟萃了顾氏一生著作的精华。此书内容宏富,贯通古今,在《与人书二十五》中,顾氏说道:“《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①他的高足潘耒把《日知录》的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
对顾炎武本人及其思想作比较系统研究的有:赵俪生的《顾炎武传略》,张岂之的《顾炎武》,陈祖武、朱彤窗的《旷世大儒——顾炎武》、沈嘉荣的《顾炎武论考》和葛荣晋、魏长宝的《一代儒宗顾亭林》、许苏民的《顾炎武评传》、周可真的《顾炎武哲学思想研究》、《明清之际新仁学——顾炎武思想研究》。其内容涉及顾炎武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伦理思想等。还有一些著作中的部分章节对顾炎武的思想作了介绍,如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侯外庐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张岂之的《中国思想文化史》、罗国杰的《中国伦理思想史》、胡寄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以及赵靖主编的《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等。
.......................
第一章顾炎武与《日知录》
以“明道”和“救世”为己任的顾炎武便是其中之一。而《日知录》最富代表性,是其积三十余年读书心得编次而成,是顾炎武综合学术成就的总结晶。《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顾炎武的个人生平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清兵攻破南京后,因敬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更名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今江苏昆山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顾炎武学问渊博,著述甚丰,被誉为清朝“开国儒宗”、清学“开山始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学者和大思想家,他在明清思想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顾炎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亦与其家学传统及本人丰富经历有着紧密联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二十八日,顾炎武诞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苏州府昆山县千墩镇。顾氏为江东望族,民间素有“江南无二顾”之说。其祖上历代为官,连续担任地方要职和朝廷部院的要职,亦是书香门第,有着十分深厚的家学背景。他的祖父顾绍芾独子同吉早卒,因与王氏有婚约,同吉死后,王氏遵礼守“望门寡”,顾家因感其守节,就将犹在襁褓中的炎武过继给她,炎武即由王氏抚养成人。家庭教育对顾炎武的一生学行有着极大的影响。
.................
第二节顾炎武生活的时代背景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危机全面爆发的时期,也是由北宋时期的“准近代”⑤渐变社会走向“前近代”⑥社会巨变的转型时期。王夫之把这一时期总结为“破块启蒙”,方以智称之为“坐集千古之智”,顾炎武则高呼要“学以致用”、“明道救世”,这是一个批判、变革、启蒙的学术时代,更是一个无论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显示出“转折点”的关键时期,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百家争鸣”。正是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孕育了一批学识渊博、思想独立,具有深沉救世情怀和人文关怀的爱国思想家。
明末清初,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并缓慢发展。与此相应,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是伴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经济矛盾等各种矛盾的激化而表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明后期君主专制加强,宦官擅权,黑暗腐朽,“君臣上下怀利以相接”①,风气败坏,以至于“无官不赂遗”、“无守不盗窃”②。二、经济上,明朝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封建经济日趋衰落。与此同时,由宦官出任的矿监、税检贪得无厌,横征暴敛,大肆劫掠民脂民膏,致使无数百姓和小手工业者难以维持正常生活。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用尽各种手段将地产收入自己名下,使得民间“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③,土地兼并空前加剧。
........................
第二章顾炎武经济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16
第一节“经学即理学”的哲学命题.........................................16
第二节“怀私常情”的人性论.................................................18
第三节“合私成公”的公私观.................................................21
第三章顾炎武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25
第一节“百姓自为”的自由经济伦理思想............................25
第二节“民富即国富”的“富民”思想.......................................32
第三节“节用崇俭”的消费伦理思想.....................................37
第四节“无欲速,无见小利”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39
第四章顾炎武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评价............................42
第一节顾炎武经济伦理思想蕴含近代性因素....................42
第二节顾炎武经济伦理思想具有重要历史地位..................47
........................
第四章顾炎武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评价
作为一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伟大爱国学者,一位为数不多的“通儒”之一,顾炎武始终心怀“明道救世”之心,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试图发扬儒学通经致用的优良传统,以昌盛“经世致用”的实学,达到“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世”的目的。他的经济伦理思想蕴含了一定的近代性因素,其贡献和地位在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史上也不容忽视。
第一节顾炎武经济伦理思想蕴含近代性因素
近代性因素一定意义上可以解释为具有近代社会性质的因素,或是具有社会启蒙意义的因素。“从价值观念的角度看,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内部的现代性因素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道德之真诚与事实之真实的关注,简称为‘求真’精神;第二是突出道德主体与认知主体——‘我’的主导性地位,用西方现代思想观念来表达则是‘个性的觉醒’,用中国自己的话来说即是‘贵我’;第三是反对先验的形上学的终极实在,提倡在经验世界中通过过程的展开而显示实在的极限,用中国的话来说,即工夫即本体。这三个方面可以归结为一种新的具有现代性的价值取向,即从现象界中的个人的真实性出发来认识世界与自我,个体的尺度即是‘人的世界’的终极尺度。人的本质植根于自然而又超越于自然。个体的存在先于任何文化的教条。”
从社会进程角度来说,集中反映内部变化的是精神层次,意识形态领域;而从社会个体来说,世儒作为掌握学术思想的重要角色,他们是反映社会内部变化的群体。
.........................
结语
作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中的时代精神与陈旧观念是相互交融的。他似乎一脚踏入现代,而一脚又站在传统之中,因此,其思想既有启蒙学者的辉煌,而透露出封建主义的气息。这就决定了顾炎武的经济伦理思想既有近代性因素,又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这两方面的对立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经济伦理思想中的体现。新生的市民阶层有打破传统、取得社会认可、确立起道德合法性的诉求,而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这一矛盾反映在顾炎武的经济伦理思想中,就形成了其经济伦理思想既突破传统又因循守旧的双重性格。
通过对顾炎武经济伦理思想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其经济伦理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肯定人性自私的观点,突出个人的主体意识。提出个体利益的道德合法性,为人们的思想松绑。第二,在公私方面,与宋明理学的“以公灭私”不同,提出“合私成公”,肯定个人私利的正当性、合法性。第三,在本末观上,提倡“农商并重”,同时提出“百姓自为”的自由经济命题,为后世经济甚至于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亦有一定启示意义。第四,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出发,强调社会产品的节约,而不是专谈货币经费的节约。从国民经济出发,节约不必要的消费。这种节约繁文缛礼、反对铺展浪费的思想至今仍有值得借鉴之处。第五,为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要尊重客观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