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选题意义
工程伦理首先作为工程师职业伦理而产生,其研究的主题是工程师作为一种职业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在工作中应该遵守什么样的伦理规范等问题。而且,着重强调的是工程师对其雇主的责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相伴而来的是工程事故的频发,环境危机的加重。基于这种情况,专业协会对其伦理规范作了进一步的修改。从一开始的对雇主负责,到后来对公众和环境负责,环境伦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开始凸显。遗憾的是,在工程伦理的研究中,对环境的提法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展开详细的研究。
环境问题在另一个领域得到了重视,即环境伦理。环境伦理的诞生是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回应,它主要是围绕着自然有没有内在价值而进行的讨论。环境伦理学已经注意到了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及工程事故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工程只是作为案例进入环境伦理的,环境伦理中对工程的研究极为有限。在环境科学领域,经常会涉及到工程,但是那些案例仅仅是对环境问题的一种原因分析,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分析环境伦理问题与工程的关系。工程环境伦理在学术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研究。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工程环境伦理进行过程性、境域性的研究。研究工程环境伦理问题既可以丰富工程伦理与环境伦理的研究,还对解决工程中出现的环境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50~70年代,工程伦理学和环境伦理学都最先在西方产生并发展。但是,学术界却没有将工程环境伦理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工程中的环境伦理问题只是在某些学者的部分著作中有所提及。美国学者维西林和岗恩于2002年7月出版的《工程、伦理与环境》一书是该领域的经典。该书通过举例说明工程中的环境伦理问题,并从传统伦理理论和规范、道德共同体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把环境伦理学融入工程中”。此后,也有工程伦理学家陆续关注到环境伦理问题。美国学者J.T.哈代在1984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和环境》中提出“我们都是‘地球号’宇宙飞船的乘务员,我们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得依靠宇宙飞船的生命维持系统一空气、土壤等不停的发挥作用”;法国著名伦理学者爱弥尔?涂尔干在《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②中提出任何职业(包括工程师)活动必须要有适用于自己的伦理;马丁和辛津格在《工程伦理学》(李世新译2010)一书第八章中写到环境伦理。此外,美国土木工程师伦理学会(ACEC)也在1977年对其伦理规范作了修改:工程师有责任改善环境。总体上看,环境伦理慢慢地渗入工程伦理中,但是没有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
(二)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主要是翻译外国的著作,’而且主要是在技术伦理学的大体系下进行研究。不过,近些年也出版了本国的工程伦理学著作。
.................
第一章工程环境伦理的社会形成
工程环境伦理问题是人类必须面对的话题,工程伦理与环境伦理都对其有所涉及又研究不足。作为工程伦理与环境伦理的交集,工程环境伦理以工程活动为实践基础,它超越于人际伦理而更加关怀环境问题。工程师是工程活动的最直接参与者,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对环境伦理负责任的重要主体。工程环境伦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受到不同要素影响的伦理。
第一节源自何处:工程中的伦理问题
工程改变了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它空前地挑战着现代人的伦理道德。工程作为现代人的生存方式不是价值无涉的,它总是这样那样地与道德伦理发生关系。工程中的主要伦理问题是工程师职业伦理和环境伦理。
——对雇主的忠诚:工程师职业伦理
(一)工程与工程师职业伦理
工程是人的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它最早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那时的工程专指兵器制造以及与军事有关的各项活动。后来扩展到许多领域,如制造机器、建造房屋、修建道路和桥梁等,发展成为民用工程。在古代中国,“工程指一切工作、工事以及有关程式”。《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工程界定为:工程是“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佳地为人类服务的专门技术”。②在我国1989年版的《辞海》中对工程的解释与《简明大不列颠》的释义近似,补充了一点,即工程还指一种学科。在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学者们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工程是创制人工系统的活动及其结果,有时也用来指关于这种活动的学科”。
..............
二关注自然:环境伦理
作为对环境问题反思与讨论的成果,西方环境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923年,法国的人道主义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出版了《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它是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开端。在书中,史怀泽提出把道德共同体的范围扩大到自然界。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愈加严重,其严重性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想象。单纯孤立地研究环境及自然的价值问题已经不足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i伦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环境伦理学重新反思西方文明,思考它到底带来了什么、又损失了什么,人类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自然等问题。它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大到了动植物,并进而提出人应该对所有生命负责任的主张。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三大主题进行的:自然有没有内在价值、人应该对自然确立什么样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在现实生活领域中主要有哪些环境伦理问题。具体而言,这三大主题又可以细化为不同的问题:我们怎样认识自然界人与自然什么样的关系是合理的,判断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该对什么负有义务依据什么建立道德规范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应怎样运用道德规范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及解答构成了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任务,并且形成了几个主要的流派。
围绕三大研究主题,西方环境伦理学形成的四个主要流派分别是:“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以及生态中心主义”。
........................
第三章空间维度:工程环境伦理的境域性分析.........25
第一节主客互动:工程环境伦理的空间存在............25
—自然与社会二重性:境域性及其特点.....................25
二关系性存在:工程环境伦理境域性的体现............26
第二节自然维度:合自然规律性的存在...................28
—自然属性与工程环境伦理....................................28
二因地制宜:都江堰工程的成功之门......................29
第三节社会维度:合目的性的两面性......................30
一工程的商业化:功利主义思维的干扰...................30
二两种文化的较量:征服式文化与生态文化............30
三决定民主化:合理利用社会政治环境....................32
第四节对话伦理:拉开工程环境伦理的“无知之幕”.....33
一人一人对话:还原伦理主体的多元性......................33
二人-物对话:客体地位的重返....................................34
第四章工程环境伦理的建设途径思考.......................36
第一节主要的责任主体:工程师与管理者..................36
一工一職会试验........................................................36
二继续工程教育:工程师资格认证改善的方向...........37
三倾听不同的意见:管理者的决策之道.......................38
第二节学校伦理教育需有持续性................................39
一内在化:伦理与道德的特点.......................................39
二实践性:我国高校工程环境伦理教育推进的重点.....40
........................
第四章工程环境伦理的建设途径思考
工程环境伦理具有过程性和境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国的工程建设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本国国情。同时,工程师是主要的责任主体之一,我国工程师资格认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加规范化、严格化。对工科学生的教育方式要加以改进,为他们最终走向工程师这一职业岗位做好准备。这些有助于保证在整个工程中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第一节负责任的主体:工程师资格认证的严格化
贝克在《风险社会》中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人类的各种活动与风险相伴。其中,工程类风险愈加突出。曾经震撼一时的“三哩岛事故”便是工程风险性的经典表现。事故发生后,设计者试图将操作人员的职责转交给机械。但是,工程中的很多问题并不是预先设计可以确定的,所以机械化设计不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
—工程是一项社钱验
(一)试验与试验者
现代社会是工程创造的社会,工程的实现依赖于科学知识和技术操作,依赖于精密的机器。但是,工程是复杂的,环境是变化的,科学知识是不完备的,工程的风险性不可忽视,它具有深厚的伦理含义。
马丁和辛津格认为,“风险是某件不期望和危险的事物可能发生的潜力”。程便是一种风险性的活动,它内在地蕴涵着期望之外的风险,即工程是一项社会试验。作为风险的对立面,安全的重要性得到重视。它不仅仅指保护工程事故中人的安全,更指(尤其在当代社会中)物的安全,即环境是安全的。在工程活动的设计、建造、生产、决策、运行等环节都是风险与安全的较量。
.................
结语
工程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技术是其核心要素。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为人类带来了丰厚的福利。但是,技术的异化却带来了人的异化。工程环境伦理问题的出现既是伦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工程环境伦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人类怀揣绿色的希冀,依靠绿色技术、建设绿色工程,引导工程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人类未来的生存状态将是生态的生存。
绿色工程:工程环境伦理实现的现实基础绿色技术(Environmental Sound Technology)的概念是E.Brawn和D.Wield于1994年提出的。般而言,绿色技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和资源、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它包括末端技术和污染预防技术。其中,末端技术是在废弃物生成的前提下,以现有生产技术对废弃物进行分离、处理和焚化,从而减少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技术。污染预防技术指可以预防污染的技术,也即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技术。绿色技术既具有现代技术所追求的经济目标,又具有人类健康利益的目标。
绿色工程是以绿色技术为依托的工程,绿色工程下的主客体不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掌握绿色技术的工程师理念发生变化,他们自觉地将环境纳入伦理关怀的范围。即在绿色工程中形成的新的伦理价值观既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也不同于非人类中心主义。它不但有工程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旨在满足人类的需求;更有环境质量的要求,呵护自然的发展。在绿色工程中,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即绿色工程不仅仅能够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不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兼具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