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广州地处我国南方大陆,位于珠江下游,航运可通达全国各大沿海城市,远航可至东南亚及世界各国。从古自今都是中国重要的海外贸易城市,岭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1840 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资本的输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促使城市走向近代工业化。清政府内部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促使广州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城市形态迈入了新的演变阶段。作为最早开埠的中心城市之一,广州的城市形态演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广州之所以能成为华南地区具有相当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业基础。早在明朝中叶,广州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产品远销全国及世界各地。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资本的刺激下,广州手工业开始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广州近代工业开始起步。经过了上百年的曲折发展,广州如今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具有较强加工能力,一、三产业协调发展,工业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作为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物质载体,其发展深刻影响着城市形态的演进。本文选取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对其 1840~2000 年的工业发展及城市形态演变进行研究,具体有以下三点意义:
1)通过梳理广州工业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纵观城市发展的轨迹,探究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
2)采用宏观及中观层面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加深入、完整的了解广州整体的工业发展情况及用地布局的特点,对每个阶段工业空间分异特征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广州城市空间形态格局;
3)通过分析广州工业发展与城市形态的内在关系,对研究广州城市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制订相应的政策及技术措施具有参考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对广州工业发展历史进行专门研究的专著,仅有曾养甫(1937)1和汤国民(1989)2。曾养甫是就机器、火柴、肥皂等 7 个工业门类的沿革、种类、资本及组织、机械设备、生产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对广州近代工业进行了介绍。而汤国民是对 1989年之前的广州工业发展进行了梳理,划分了 8 个历史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的发展特点、经济调整政策、成就经验等问题进行了表述。另外,广州工业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分支,也在广州及广东的相关地方文献中有所提及。例如地方志,有《广州市志 卷五》为工业卷,专门就 1840~1990 年间,广州的纺织、医药、食品、机电、船舶、冶金等工业门类进行了介绍,对历史沿革、空间布局等内容记录详细。城市史方面,有各年的《广州文史资料》、傅崇兰(1994)3、杨万秀等(1996)4、陈代光(1997)5和方志钦(2010)6。经济史方面,有丘传英(1998)7。对广州工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博硕论文还没有,只有不少学术期刊论文从工业结构、工业布局、动力机制等方面对近、现代广州工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就近代的研究而言,相关论文较少,主要偏重于对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对工业发展影响的阐述。例如,黄碧琴(1991)8、方忠英(1993)9、杨瑞贞(1993)10、连浩鋈(2004)11、黄菊艳(2005)12等都是阐述了广州不同时期工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各个时期工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
第二章 晚清时期(1840~1911 年)
2.1 时代背景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逐步由一个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国资本的输入,不但瓦解了数千年来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也输入了各式各样的舶来商品,带来了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中国开始了如同西方工业化一样的进程。1861 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统治者开始反思、并意欲图强。清廷内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两大阵营,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发展军事装备,增强国家实力,以此维护清廷统治。洋务运动是历史上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方产业化的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9 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疯狂瓜分中国。面对侵略者,中国人民英勇反抗。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维新运动和革命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与之伴随而来的先进生产方式,推进了民族工业的起步。中国社会经历着深刻变革。晚清时期,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
2.2 工业发展
2.2.1 鸦片战争后(1840~1861 年)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取得在中国的工商业经营特权,得以在广州设立各种工业贸易机构。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入,逐渐瓦解了封建社会原有“闭关自守”的自然经济,也带来了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广州手工业开始转向机械化生产,催生了一些新兴行业。
① 船舶工业
在这些新兴行业中,开办最早的是船舶工业,且均为外国商人直接投资建厂。鸦片战争后,外商航运势力迅速在广东沿海扩展。进出香港、广州的船只越来越多。在黄埔修理的船只不仅是进出广州口岸的,还有不少香港船只。黄埔原有的手工修船业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外商开始在黄埔创办近代船舶工业,这是外商在广州创办的最早的工业部门1。最先在黄埔开办船厂的外商是英国人约翰•柯拜(John Couper)。1845 年,柯拜租用黄埔原有泥船坞,开办了柯拜船坞(Couper Dock)2。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船舶工厂,也是广州乃至中国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开创了外商在中国办工厂的先例,西方的造船及机器的修造技术由此传入中国3。1846~1853 年,英美商人效仿柯拜船坞,接二连三在黄埔开办了丹麦岛船坞公司(Danes Island Dock,美商)、长洲船坞公司(Dancs’IslandDock Company,美商)、赖德船厂(Ryder’s Dock,美商)、旗记船厂(Thos Hunt & Co.,美商)、诺维船厂(J. Rowe,英商)、于仁船坞公司(Union Docks Company,英商)和录顺船坞(Looksun Dock,英商)。至 19 世纪 50 年代末,黄埔船舶工业形成了柯拜、旗记、于仁三足鼎立的局面4。
……….
第三章 民国时期(1911~1949 年).......28
3.1 时代背景........ 28
3.2 工业发展........ 28
3.3 城市形态演变...... 85
3.4 本章小结......... 90
第四章 建国初期(1949~1978 年).......91
4.1 时代背景........ 91
4.2 工业发展......... 91
4.3 城市形态演变.... 116
第五章 改革开放二十年(1978~2000 年).....121
5.1 时代背景....... 121
5.2 工业发展....... 121
5.3 城市形态演变.... 133
5.4 本章小结...... 135
第五章 改革开放二十年(1978~2000 年)
5.1 时代背景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心议题是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 1976 年以来,党的工作徘徊前进的局面,将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的发展轨道,揭开了党和国家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具有重大意思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改革开放是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尔后是城市。改革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对外实行经济开放,逐步改变了我国原来封闭的经济格局。改革开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工业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了新局面,谱写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
结 论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受到西方先进技术的影响,广州近代工业开始起步。在传统手工业的基础上,引入机器生产,由家庭作坊向工场(厂)转变。洋务运动的掀起,使得官办、民营工业都得到一定发展。1911 年,辛亥革命后,在实业救国的新思潮触动下,工业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民族企业发展迅速。并在陈济棠主粤时期(1929~1937 年),达到高潮。甚至还出现了省营工业区,广州近代工业初具规模。但抗日战争的爆发,打断了工业发展的正常进程。大量工厂被日军破坏或占领,广州工业跌入谷底。至解放前夕,仍未恢复到战前水平。总的来看,建国前的广州工业,由于封建制度的腐败落后、时局的动荡不安,工业基础薄弱,工厂规模小,投资少且分散,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并且与封建官僚及海外市场联系紧密,带有强烈的封建主义及殖民地色彩。工业发展较为缓慢。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工业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由于解放前长期动乱对工业破坏严重,建国初期工业发展以恢复、调整为主,全行业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原先大量分散的私营企业被合并重组,初步改善了工业分布散落的局面。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