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改变的责任伦理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13 09:58:17 论文编辑:jingju
第一章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已愈发地凸显,除了早己成为科学界的研究对象外,公众凭借各种媒体的传播越来越意识到气候问题的严重性,时下气候问题更是取代传统安全问题成为了国际政治、外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特征,对其的应对解决也需要全球共同的努力,对策应当发生于制度层面,作用于全世界,这样在国际层面如何协调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就成为一个中心议题,各国试图在国际层面取得共识,形成一致行动来应对这一灾难。
1988年召开的多伦多会议首次将气候变化提到了政治高度,呼吁各国尽快采取行动,这次会议标志着气候变化正式走上国际政治的舞台,同年成立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为国际气候谈判的启动奠定了基础。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大会正式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形成了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机制。从1995年开始,《公约》的各缔约国每年召开一次缔约方大会,共同商议《公约》后续的具体方案制定问题。1997年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达成的《京都议定书》,是气候谈判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它规定了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时间方案,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文件。但是,反观政治行动 启后这二十余年,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这样标志性的成果之外,国际层面并没有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被寄予厚望的“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其主要任务是为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制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和计划。
.............................

 

二、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理论与技术实践手段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于气候变化的成因机制和影响效果等都有了相当的了解,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共识。学术界、政界甚至公众逐渐认识到气候变化影响的潜在严重性,单纯的科学研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对政治回应特别是集体行动的呼声越来越高,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当代国际政治、外交舞台上的一个聚焦点。从气候变化视角对当今国际政治、外交关系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的重视。相对而言,气候变化的伦理研究是一个比较滞后的领域,Stephen M.Gardiner在2004年时指出,“很少有道德哲学家会关注气候变化问题”。随着近十年的发展,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丰富了起来,涌现出了大量的文献和研究成果,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气候伦理的研究中来。John Broome、DaleJamieson、Henry Shue、Peter Singer、Stephen M. Gardiner、Michael Grubb、MatthewPaterson等等都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颇有见地的学者。John Broome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对气候伦理进行分析,他最新的一本书Climate Matters: Ethics in aWarming World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讨气候政策的制定问题,从公民和政府两个层面以明晰的逻辑建构出普遍正义和善的标准,并以此来要求我们,同时揭露了隐藏在日常决定之下的原则如何能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简单而有效的途径。
Henry Shue则侧重于国际关系与政治角度,致力于有关国际气候、环境协作中的正义问题,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2010年与其他几位重要的气候伦理学家合编了 Climate Ethics: Essential Readings 一书其中收录了多位学者有关气候伦理的研究成果。
........................

 

第二章作为伦理问题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诸多学科和领域的复杂问题,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多集中于自然科学、经济、政治等领域,但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技术细节问题,而是我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和态度的问题,它触动我们最深层的是在伦理道德层面上的。
 
1.1气候变化是一个伦理问题吗?
 
面对现实的困境,面对政治家、科学家和其他关注气候变化的人们的无奈,很多哲学家、特别是伦理学家开始从哲学、伦理学的层面思考气候变化问题的出路,将这一问题纳入到伦理学的视域中。但是,一些人对于伦理的介入仍然存在质疑,下面笔者将列举一些这样的观点,并作出简要评述,对于为什么气候变化会是一个伦理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1.1.1对气候伦理的一些反对声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居于中心、主导地位,是一个完整的民族利益的代表,任何国家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行动准则和出发点的,没有一个国家会在对外行动中完全放弃自己的利益,“一种无视国家利益的伦理论断是虚幻的”。而且他们只关注行为的结果、是否存在收益,对行为本身及其动机、手段不予考虑。正因为这样,大多数现实主义者坚持“国家利益说”,他们认为政府或政客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是一个通过帕累托最优方法获得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气候伦理、正义这种说法本身就是矛盾的,国家都是想尽办法最大化其自身利益的利己主体,而正义不过是掩盖出于自利的讨价还价的一个毫无意义的概念而己”。
............................
 
1.2气候伦理现状与困境
 
气候伦理自上个世纪末起步至今己有了一定的发展,时下,气候伦理的主流是解决现实中的气候困境,为政治决策服务,希望借助伦理的分析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出路。通常的方法是利用平等、公平正义、责任等核心价值范畴,对不确定性、经济分析、具体分配方案等问题进行伦理判断,进而提出相应的道德原则,用于指导决策实践。但这样的气候伦理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
 
1.2.1既有的气候伦理
 
气候伦理的发展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在因果性之网中突出实践的选择可能性,然后,开始具体地对这些选择可能性进行伦理的检视”。气候伦理是因现实问题而出现,它也承担着独有的现实任务一一为气候变化的解决行动提供伦理支持。而当今国际社会将如何分配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与收益作为气候谈判的中心议题,立场不同的伦理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甚至是经济学家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为自己的减排方案寻求“可靠”的道德原则作为支撑的,当今国际社会己经出现了几个主要的减排方案。
1、“污染者付费”,基于历史累计排放量来规定各自的减排责任,与“历史责任”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对既成的气候变化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平等排放权”,基于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使用大气这个“公共产品”,将排放空间按人口数进行平均分配。
3、“现状保持”,以当下或历史上某个时间点为基准,未来的排放根据这个节点上各自的排放水平进行分配。
4、“满足基本需要的排放”,依据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排放量来分配排放权,优先满足基本生存排放,在此基础上再对剩余排放权进行平均分配。
5、“能力或意愿支付”,这是个来自福利经济学理论的方案,依据“能者多劳”的原则进行分配,借以提高整体的福利水平。
..........................

 

第三章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伦理分析................22
3.1气候责任伦理的可能性.............................22
3.1. 1技术时代的新特点.................................22
3. 1.2气候变化的本质.....................................23
3. 2气候责任伦理的必然性 ...........................25
3. 2. 1气候变化的特征 ...................................25
3. 2. 2气候变化对传统伦理的挑战.................27
3. 3责任伦理在气候问题上的实践..................28
3. 3. 1责任之新...............................................29
3. 3. 2责任之来源...........................................29
3.3. 3责任之实践............................................31
第四章对地球工程的案例分析......................34
4. 1什么是“地球工程”....................................34
4.1. 1地球工程,更是气候工程.......................34
4. 1.2地球工程的特点...................................36
4. 2己有关于地球工程的争议.......................38
4. 2. 1地球工程的支持方...............................38
4. 2. 2地球工程的反对方...............................40
4. 2. 3地球工程需要责任伦理.......................42
4. 3对地球工程的责任伦理分析....................42
4. 3. 1从责任看地球工程的可行性................43
4. 3. 2地球工程仍是技术问题的一部分.........45
4. 3. 3责任与技术........................................46
.........................

 

第四章对地球工程的案例分析
 
冰川融化、春季提前,植被分界线向高海拔推进,动植物分布发生变化,暴雨、干旱、厢风、热浪等气象灾害频现,气候变化加快了它的脚步,己然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自人们取得了一定的科学共识,并将其上升到政治高度后,大部分国家和众多的绿色环保组织纷纷呼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现实情况不尽如人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非但没有减少或得到控制,反而在以指数式上升。
减排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力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但严峻的形势迫使一些主流科学家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政府加大对“地球工程”的研宄与应用,希望借此技术手段来为地球迅速降温以摆脱人类的窘境。然而,“地球工程”真的能拯救地球吗?
 
4.1什么是"地球工程”
 
在对地球工程进行深入分析之前,为避免造成误解笔者需要先澄清地球工程这个概念,并对地球工程的特点进行概括,以便后续论述的展。

 

4.1.1地球工程,更是气候工程这里我们说的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不同于德国在2000年提出的地球工程科学(geotechnology),后者是一项大型的地质学研究,旨在通过对于一些地质、自然过程和其相互变化关系的认识以及评估人类对于自然平衡和自然循环的影响,来为“地球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奠基,从而实现保护地球和为后代人保持良好生存条件的责任,它包括13个重大项目,其中就有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其起因与影响的研究。我们所探讨的并不是如此宽泛的地球工程,准确地说,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应该叫气候工程、气候干预或人为气候变化,是指为了缓和或抵销全球变暖等人为气候变化效应而采取的大规模地干预地球气候系统的工程技术。
...........................
 
结语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焦点问题,科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都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一致行动的共识远没有达成,面对气候变化,归根结底我们要解决“怎么做”这个问题,但仅仅把它当做一个经济、政治问题,通过谈判和讨价还价来解决似乎是不能奏效的。我们需要探究气候变化中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一一伦理道德问题,因而我们需要气候伦理。
反观气候伦理发展的这十几年,传统伦理集中于对可能选择方案的价值分析,平等权、历史责任、能力原则、生存权等伦理原则成为支撑时下几个主流应对方案的道德基础。但一致性同样不存在于气候伦理中,宄竟哪个方案能胜出,取得一致性的认可,仍然是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气候伦理也陷入了困境。这时,“多元”的观点悄然兴起,成为传统伦理的一次自我救赎,但即使抛开它向实用倒戈的倾向不说,它本身仍是有问题的。这时,我们赫然发现:气候伦理的问题症结不在于依据何种道德原则提出何种应对方案,而在对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的传统伦理本身,在有限的人类与无限的自然相平衡的状态下生成的传统伦理,本质上是一种直接的、个体化的、近距离的邻人伦理。而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网越发地密集化,并在时空双维向纵深发展,技术力量的扩张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它本身、人类行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伦理已经无法胜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任,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伦理学,准确地说是伦理学上的新突破,以便适应这个新问题的需要。..............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