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的科技论文代写文献整理

发布时间:2014-08-10 08:33:40 论文编辑:jingju

1  清代科技文献整理成绩斐然的原因


清代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时期,也是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此间,我国历史文献学发展鼎盛,并且出现了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整理古籍的高潮。其中主要是对经、史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而科技方面的文献也有涉及。西方先进科技文献在清代的两次传入也促进了清代的科技文献整理事业。总之,在清代,不管是中国传统科技文献,还是西方先进的科技文献都得到了很好的整理,而且整理成绩斐然。究其缘由,与中国古代学术发展趋势、清代官方政策以及西方科学技术传入这三个方面有莫大关联。


1.1  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大趋势的影响


清一代,特别是清代前期,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国古代文化总结、整理和集大成时期。这时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结和整理在科技文献整理方面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科技文献进行空前规模、超越前代的校勘、注释、辑佚等工作。此种成就主要因缘于清代时期中国古代学术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学术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开始于先秦时期子学思潮的兴起,而对这一时期的子学思潮进行总结的具体成果,则成为中国古代学术的“滥觞”。①
西汉初的学术,继承了先秦时的子学余绪。至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启了儒学时代。从此,儒学成为汉、唐、宋、元、明、清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微,虽然这一时期的儒学并未中绝,但是在思想界已不占支配地位,代之而起的是魏晋玄学和南北朝佛学。到了隋唐时期,儒学又复兴起来,②但在学术上仍未能占据独尊地位,释老思想影响仍相当强大。
...........................


1.2  清朝官方政策的影响


清时期,尤其是康、雍、乾时期,在政治上实行的专制统治力度之大,反映到文化政策上,便是大兴文字狱。文字狱的兴起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禁锢人们的思想。清朝建立以后,在政治军事上执行了许多巩固统一的政策,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出现了康、雍、乾的鼎盛时期。政治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为文化学术的发展兴盛提供有利的物质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成立以后,并没有如元朝时排斥汉族统治所建立的制度、政策和文化等,而是在承袭前朝发展的同时,吸取明亡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统治管理。其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完备、最严密的专制制度。这无庸置疑地影响了清代的文化发展,也间接推动了科技文献整理事业的发展。
它使得人们的思想和学术研究受到极大限制,迫使学者们转去选择整理古籍文献这条比较保险的道路。当然,从某种角度上讲,文字狱的兴起对科技文献整理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消极影响,对科技文献的管控并不是特别严格,反而一定程度上为之提供便利。再加上清代时期学术的发展趋势,乾嘉学派的兴盛,更是推动了科技文献的整理工作。
乾嘉学派所研究的对象广泛,当中涉及天文、地理、算学、医药等科技领域,这对于科技文献的整理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科技文献进行校勘、注释,重新辑出或发现不少散佚的科技典籍。这些工作,对于读通难读的古籍,订正古籍流传中出现的错讹,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通过整理使其得到保存和流传,供后人研究,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如他们在算学领域的研究,对19世纪中国数学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

2  清代科技文献整理的主体


清朝建立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均颁行了一些巩固统治的政策,至康、雍、乾时期,达到鼎盛局面。政治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为文化学术的发展兴盛提供有利条件。当然,康、雍、乾时期也是文化专制猖獗的时代。
这时期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以便控制社会舆论、禁锢人们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清代学者纷纷将注意力转到整理古文献上。自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科技知识大量传入,清人在对古文献继续进行整理的同时,也对传入的西方科技文献进行整理工作。在整个科技文献整理的过程中,不论官方政府,或是民间学者还是比较积极参与其中,所做贡献亦大。


2.1  清代整理科技文献的官方机构


清代时期的文献整理事业发展繁荣,是中国古代文献整理事业全盛阶段,这与当时的统治者不无关系。清代诸帝对文化教育颇为重视,所设修书机构之多,编纂、翻译各种图书之丰,史所罕见。当然这些修书机构主要是负责编修经、史等方面的书籍,如内阁、翰林院、武英殿修书处等,有些情况下也会涉及科技方面的图书。
而在清朝,专门负责编纂科学技术方面书籍的机构主要是一些专门为之设立的各类书馆,如图书集成馆、医宗金鉴馆,等等。另外清朝末年还出现了一批编译西方科技文献的翻译馆。


2.1.1  内阁


清初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关后,沿袭明制另设翰林院。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十八年六月,复改内阁为内三院。康熙九年(1670),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另设翰林院,仿明朝之制。清朝内阁的职责主要是代皇帝票拟章奏,草拟制诏,议政事等,其主要机构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满票签处等。
...........................


 2.2  清代整理科技文献的民间学者


在清代,除了官方政府组织人力进行整理科技文献活动外,民间还有一大批私人学者也自发地从事科技文献整理工作,当中也有些人参与到了官方组织的整理活动中。对于传统科技文献整理,官方政府更多从事于编纂工作,而私人学者则更多集中在校勘、注释、考证与辑佚等方面上。这主要由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在文化上大兴文字狱,致使许多知识分子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了古籍整理方面。特别是乾嘉时期,考据学派兴起,中国传统文献得到有效整理,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传统科技文献的整理。在这方面成就显著且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学者如梅文鼎、戴震、李潢、李锐。对于西方科技文献整理,民间学者贡献较大者如李善兰。


2.2.1  梅文鼎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今安徽宣州)人,被誉为清初“历算第一名家”。他精通天文和数学,毕生始终致力于发扬传统科学的精华并且贯通西学,对整个清代的学术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康熙元年(1662),梅文鼎开始向倪正学习大统历日月交食算法,同年撰成其首部天文学著作《历学骈枝》一书。康熙十四年(1675),他买到了《崇祯历书》的一部分,并抄写穆尼阁的《天步真原》和薛凤祚的《天学会通》,从此开始系统钻研西方天文、数学知识。后来写成《历学疑问》。
..............................

3  清代科技文献整理的内容......................................... 23
3.1   文献的校注 ...........................................................23
3.1.1   地理文献的校注 ................................................23
3.1.2   天文文献的校注 .................................................25
3.1.3   数学文献的校注 ................................................26
3.1.4   医药文献的校注 ................................................26
3.2   文献的考证 ...........................................................27
3.2.1   “正史”中有关地理方面的考证 ............................28
3.2.2   农事名实的考证 ................................................30
3.2.3   古医籍的考证 ....................................................30
3.3   文献的辑佚 ...........................................................30
3.3.1   《四库全书》所辑佚的科技文献 ....................31
3.3.2   其他古书中辑佚的科技文献 ............................32
3.4   文献的编纂 ...........................................................33
3.4.1   丛书 .....................................................................33
3.4.2   类书和政书 .........................................................34
3.4.3   方志 .....................................................................35
3.4.4   图集 .....................................................................36
3.5   文献的翻译 .............................................................36
3.5.1   顺治、康熙年间的翻译 ......................................37
3.5.2   雍正、乾隆年间的翻译 .......................................37
3.5.3   清末的科学翻译 ..................................................38
4  清代科技文献整理的成就.............................................39
4.1  清代前期的科技文献整理成就 ................................39
4.2   清代后期的科技文献整理成就 ............................... 42
.......................................

4  清代科技文献整理的成就


清代是中国典籍文献融会整理集大成时期。这一时期,文献整理发展繁荣,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科技文献的整理,一是对传入中国的西方科技文献的整理。


4.1  清代前期的科技文献整理成就


清代前期主要是顺治元年(1640)至道光二十年(1840)。这期间正是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第一次传入中国并最终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知识相融合时期。在这期间,科技文献整理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传统科技文献进行校勘、注释。我国传统科技文献很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版本 ,这些版本之间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缺漏和差异,甚至会造成内容上的矛盾。同时,我国上古、中古语言文字变化较大,这就使得后人对这些文献在理解和阅读上出现了困难。因此,这时期,特别是乾隆时期兴盛的“考据”学派,其主要工作就是对古代科技文献进行文字、版本上的整理、校勘和内容上的注释。
在地理学方面,主要是对《禹贡》、《山海经》、《水经注》以及历代“正史”《地理志》的校勘、注释。另外,清代学者还对 24 部“正史”中没有《地理志》的 8部(即《史记》、《三国志》、《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进行了研究,在汇集、分析古代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地理志》的补著工作。
在天文学方面,清代学者主要对古代的历法文献进行校注,当中较有成果是钱大昕于乾隆乙亥(1755)著成的《三统术衍》三卷和《三统术钤》一卷;李锐的《李氏算学遗书》,其中《汉三统术》、《汉四分术》、《汉乾象术》、《补修宋奉元术》与《补修宋占天术》是对古代历法的校注之作。
...........................


结 束 语


清代自建立到结束,共经历了二百多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将封建制度发展到极致的朝代。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一直领先于世界,而到了清代,却已走向衰落,科学技术并没有重大的研究发现。与此相应,这时期的西方科学技术却发展空前。顺治、康熙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并没有因为政权更迭而停止,他们将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相交汇。到了雍正年间,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传教士来华传教,也不允许士大夫们与之接触,这也就人为的将中西交流中断。另外还采取高压的文化政策,迫使学者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古代文献的整理中去。道光年间爆发的鸦片战争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列强前赴后继地侵略,一方面使中国丧失主权,一方面停滞百余年的中西交流重新恢复,西方科学技术再次传入,随之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文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清代的科技文献整理事业得到发展,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整理方向:一种是对传统科技文献的整理,一种是对西方科技文献的整理。
中国古代科技文献众多,浩如烟海,成书时间也较早,在长时间的流传中,主要靠相互传抄、翻刻,所以,到清代,各种古代地理文献的版本就比较多,相互之间就有缺漏、差异,甚至造成意思上的矛盾。加之我国上古、中古语言文字变化较大,使后人对前人文献的理解因时代而不同。......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