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哲学视角的文化力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14 09:43:00 论文编辑:jingju

一、文化与文化力


(一)文化力的内涵


“文化”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原义是耕作、教育之意,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知识、思想等,乃至概括为全部的人类社会生活。对于“文化”的定义与概念众说纷纭,解释颇多。英国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的整体。而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把文化定义为风俗、习惯。他总结出文化的特点,即文化是在人们心中,慢慢变化积累变化,并且能够使人们具有法律意识。
文化有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之分。文化的狭义概念是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等。当我们把经济、政治和文化并列使用时,文化就属于狭义的文化。马克思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指自然的“人化”。这个定义蕴含的两层含义,一是文化是外部世界的人化,二是文化是人的自然本性向主体性的转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实这也便是广义文化的内容,即人类所创造的包括物质、精神的一切成果。
文化对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建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文化逐渐演变成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文化力从表面字义看即文化的力量。文化力说白了就是文化实践中文化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或者说是文化实践相互作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主体的创造精神世界的一种能力。  
我认为文化力的概念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文化力的狭义概念是指:文化在产生、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相结合的能力。而文化力的广义概念是:相对应于经济力、政治力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竞争力、创造力和生产力。
...........................

(二)文化力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经济力和政治力,文化力具有以下特征:    


1、文化力的广泛性


文化力的广泛性包括了主体的广泛性、对象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广泛性。首先,从文化创造主体来看,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是推动文化发展和享受文化成果的主体。其次,从文化力作用的对象来看,文化力不仅包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和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从文化力内容来看,它包含了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绚丽的文化现象。

2、文化力的兼容性


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兼收并蓄,吸收融合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这正体现了文化力的融合性和渗透性。在不断的吸收、融合、消化和摒弃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人类灿烂的文化。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的助推力,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


3、文化力的导向性


文化力具有导向性,这表现在文化对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起着规范、引导、约束和激励的作用。比如说,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化和媒体文化通过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和视频信息等知识载体的传递形式,向大众传达多种新的思想、观念,在公众选择接受和批判否定的认知过程中,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向人们传递正面思想,传播正能量,批判错误行为,从而树立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


二、文化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发展既是一种社会变化的客观事实,也是人们对社会变化作出的一种评价。发展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界定发展,把发展问题和人的问题联系起来。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在物质财富领域和精神文明领域的发展和提升,作为一个发展过程,除了经济发展和物质积累外,还包括整个社会群体的历史变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及其精神文化成果等内在联系的综合演变。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有人的意识参与的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
社会发展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我读完文怀沙的《文化力的发掘者》感悟到:某些人们不从文化中观察政治和经济,却片面地从政治看文化,经济看文化,导致急功近利等种种弊端,而使文化减成为一种上层建筑的背影。在这里,我们将重点分析文化力在经济、政治、文化、人的发展以及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力和经济力作为推动综合国力的两种力量,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两者相互区别且有差异性。经济力是侧重于物质条件的‘硬件’,那么文化力则是侧重于精神条件的‘软件’。经济力的作用是迅速的、直接的、外显的,而文化力的作用则是缓慢的、渐进的和内蕴的。其次,两者相互依赖且有促进性。
经济力为文化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力为经济力的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若缺少经济力的支持,文化力的发展就会缺少动力;若缺少文化力的指导,经济力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再次,两者又可以互相转化。经济力走向文化力,文化力贴近经济力的这两种现象便说明的两者的过度和转化。
.............................


(二)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的形成却由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的集合产生。而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属于文化,所以文化的发展对于政治的变革起到先导作用。中世纪的欧洲信奉神学,文化停滞不前,文艺复兴运动应运而生,打破了沉闷的氛围,奠定了欧洲的文明基础。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西欧国家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列强闯入了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中国,使得中国沦落成为受列强肆意瓜分和任意索取的对象。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救国图存的探索。有志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以期赶走列强,民族独立和解放,最终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但是经过洋务运动的实践,人们慢慢发现只是停留在西方器物之层和制度之层的学习、模仿并不能挽救水深火热的中国。于是,人们便把目光投注在文化层面的学习。“五四”运动为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掀起了中国思想界的一次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大众开始了反封反帝的救国独立的运动。所以文化力对社会政治变革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如果说政治建设是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那么文化力的建设就是社会进步的精神驱动力。政治走向民主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民主政治的建设有赖于社会每一个个体的政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成熟。对于领导层来说,政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增强可以依法施政、民主决策,对于大众来说,政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增强意味着可以民主参政、议政,行使监督权。从而,这个社会的民主政治得以实施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形成了完美的切合。
.............................


二、文化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9
(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10
(二)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 11
(三)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 12
(四)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13
(五)对新时期小康社会建设的影响 ..........................15
三、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力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16
(一)文化力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16
(二)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与冲突 .....................20
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力建设 .........................23
(一) 文化力发展缓慢的原因 .................................. 23
(二)文化力构建的途径 ........................................... 25
..................................


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力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的发展相比,文化力发展明显滞后。因此,加强文化力建设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迫切课题。


(一) 文化力发展缓慢的原因


   文化力缓慢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对文化力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贯彻落实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的国家还没有被国际大环境认可,加之国内连年战争,国力匮乏空虚,人民饥馑贫穷。在这样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着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是首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关注程度不够,而阶级斗争理论便是我们全部的文化发展方针。
直到党的十七大才提出要努力实现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把对文化的发展由过去较为单一、死板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加快向公众建设和提供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向群众提供优良的文化服务转变。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的发展上升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中央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 决定。这对于我们的文化力构建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但是鉴于长期的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格局,我们的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并没有有效的建立,所以今后还有一个文化发展长效机制建立的过程。


2、缺少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性文化整合能力低


中国自古没有统一的宗教,中国人们也没有统一的信仰。虽然中国古代的儒释道三教文化统治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几千年,但是还是缺少核心的,能够凝聚全民族的思想价值观。
...........................


结论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开展国际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让更多的世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首先,应该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不仅仅局限与文化层面上的交流与合作,而是通过一切交流层面传递渗透中华文化,从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其次,党和政府应该积极制定配合“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政策和法规,支持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出口,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海外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在中文文献的翻译、出版方面要多多扶持,着力完善翻译出版机制,努力把优秀华文作品呈现到全世界的读者眼前,实现语言文字上的交流零障碍。再次,伴随着全世界的学习汉语热潮,不仅要积极吸收外国留学生来本国学习汉语,也要着力培养和输入大批汉语教师深入到世界各个需要教授汉语的国家和地方。要加强孔子学院的建设和海外学校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保障汉语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充足。最后,要努力构建长期的文化交流机制,并进行长远的规划,鼓励海外侨胞积极开展文化交流项目,对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要给予奖励。
最后,要完善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加大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型网络媒体的媒介资源。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著作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