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在绪论部分,本文将重点阐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有关语码、语码转换的基本概念;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目标及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1 语码和语码转换
语码、语码转换、语码混用、语言借用等是语码转换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些概念,但是从目前研究的大量相关文献来看,有关语码、语码转换等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文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相关概念。
1.1.1 语码
社会语言学家 Carol Myers-Scotton 所定义的语码(code)包括语言(language)、方言(dialect)、同一语言的不同风格(style)等,在一次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言系统都可以称为语码(1988:157)。周国光(1995)认为:“语码(code)这一术语指在交际中使用的语言系统。该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语言变体、方言或者语体。语码包括语言或语言的各种变体(包括地域变体、时代变体和社会变体),这种意义上的语码一般是相对而言的,如语言 A 对语言 B,方言 A 对方言 B,语体 X对语体 Y 等”。按照这些定义,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不同的语言、方言、语体等都是各不相同的语码系统,它们具有区别于相对应的语码系统的特征。从大学校园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汉语是一种语码,英语是一种语码,各种方言也是各不相同的语码,课上课下等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语体也是相对应的语码。本文将大学校园中最常见、使用最频繁的汉语和英语以及普通话和方言作为本文研究的相对应语码。
............................
1.2 本文研究对象: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
从研究对象来说,国外研究大都集中于对双语社区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则比较集中在书面语方面,比如对某一作品或报纸语料、广告语料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的研究。本文对大学校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
首先,大学校园具备语码转换发生的基本条件,即本文研究具有可行性。语码转换的发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交际主体所在场所允许转换语码;第二,语码转换不会成为信道干扰,即参与交际的人掌握多种语码,彼此能理解对方的转换。大学校园具备了语码转换发生的这两个基本条件。首先,从交际场所来看,校园内的各个场所比如教室、办公室、食堂、宿舍、小卖部等都可以发生语码转换。其次,从交际者掌握的语码来看,大学校园里的老师、学生、服务人员等基本上都至少掌握两种语码:方言和普通话。教师和学生掌握得则可能更多:方言、普通话、英语,还有些学生和老师掌握了几门外语,这些都为语码转换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其次,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校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是比较频繁的。在大学校园日常社交以及课堂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语码转换现象发生。本文对校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希望包括这两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但是在对课堂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同类型的课堂,比如英语课堂和对外汉语课堂,语码转换是有差别的,不能一概而论。由于篇幅关系以及时间关系,笔者不可能对各类型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现象一一进行分析。同时,由于笔者自己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外汉课堂上尤其是初级班课堂上存在着不少语码转换现象,而国内语言学界对这一现象基本持否定态度,这就引导笔者思考外汉课堂是否应该完全排斥语码转换。
....................................
第二章 理论来源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语码转换就作为双语社团中的一种常见语言现象,在社会语言学领域备受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等领域共同关注的对象。学者们分别就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和交际者的心理因素、各语言系统之间进行语码转换所受到的语法限制、转换的思维过程和会话的动态序列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语码转换的研究对象已从最初双语社团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扩大到了其他领域。比如,国内学者黄国文(2001)对广告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王瑾、黄国文(2004)对报章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等。本文探讨大学校园中为什么会存在语码转换现象,这一现象是否合理,是否和校园这一特定语境有关系。为此,需要说明语码转换在校园中发挥哪些功能、学生进行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等。所采取的分析视角(比如校园语境的特点、交际者的心理动机等)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角度相契合,因而主要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来源。下文将对相关理论作简要介绍。
2.1 Gumperz 的情境型语码转换和喻义型语码转换
七十年代初,Blom 和 Gumperz(1972)将语码转换区分为两种类型:情境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S)和喻义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S)。情境型语码转换是指由情景、交谈对象、话题等语境的变化而引起的语码转换。在情境型语码转换中,不同语言的选择由社会规则制约,这些规则由人们从经验中习得,是他们总的语言知识中的一部分。
八十年代,Gumperz 在他的《会话策略》(Discourse Strategies)一书中对情境型语码转换和喻义型语码转换作了进一步的阐明:“语码转换是一种语段现象,讲话人采用并置不同语码的方法来产生有关会话推论,研究者需要对实际会话中讲话人采用的转换策略进行探讨。
..................................
第三章 校园日常社交语码转换现象分析.................................11
3.1 校园日常社交语码转换现象............................................11
3.2 校园日常社交语码转换现象分析....................................11
3.2.1 就言语表达来看.............................................................11
3.2.2 就交际者心理角度来看................................................16
3.2.3 就语境角度看...................................................................23
3.2.4 其他原因.........................................................................25
第四章 对外汉语初级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现象分析..........26
4.1 对外汉语初级班教师课堂教师语言...............................26
4.2 对外汉语初级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现象分析...................27
4.2.1 阐释意义...........................................................................27
4.2.2 强调作用.........................................................................28
4.2.3 调节气氛,鼓励学生....................................................29
4.2.4 课堂管理.........................................................................30
4.3 外汉课堂语码转换注意点................................................30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初级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本章主要以对外汉语初级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现象为研究对象。关于对外汉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现象,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对在外汉课堂上使用外语持否定态度,认为留学生生活在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他们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汉语。在课堂上,应该全部使用目的语,让学生充分利用机会尽可能多地接触汉语、熟悉汉语,培养他们的语感。但是,经笔者调查,外汉课堂上教师并非完全使用目的语——汉语。一些教师尤其是初级班的教师表明,有时候会在课堂上借助外语授课,一些学生也表示课堂上希望老师在自己听不懂的时候进行语码转换。外汉课堂上尤其是初级班的课堂上发生的语码转换现象是较为频繁的,那么教师为何要在课堂上转换语码呢?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否说明外汉课堂上并非只能使用汉语,适当进行语码转换可以有助于教学活动呢?下文试对外汉课堂上的教师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看这一现象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被采纳。
4.1 对外汉语初级班课堂教师语言
在外汉课堂尤其是初级班的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汉语非常有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语言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本文所探讨的外汉课堂上的教师语言特指教师在对外汉语初级班的课堂上为了教授学生汉语、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所使用的语言。
............................
结语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对校园日常社交语码转换现象和对外汉语初级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分析。大学校园是大力提倡普通话的场所,而在这两个场合,语码转换却发生得较为频繁。本文从言语表达的效果、交际者的心理、语境等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由三四两章的分析可以看出,日常社交中进行语码转换的原因也有适用于外汉课堂语码转换的,比如为了拉近交际者之间的心理距离等,两者有重叠之处,但促使教师进行课堂语码转换的原因相对集中,主要是为了便于授课和课堂管理。教师在课堂语码转换中占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一般只有在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情况下才会采用语码转换。而在社交语码转换中,交际双方对语码转换都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一方的转换往往会带动另一方也使用语码转换作为响应(当然,交际失败的语码转换除外)。通过分析二者的异同,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的场合,语码转换的作用因素是不同的。日常社交中,追求会话含义、交际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而在外汉课堂上,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也相对集中。
大学校园语码转换和其他语码转换(比如广告中的语码转换、报章中的语码转换,办公室语码转换等)相比,有同有异。相同之处比如语码转换的形式,都有句内语码转换和句间语码转换;从转换的语言种类来看,都是普通话——方言和普通话——英语之间的转换占有绝对比重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