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黎紫书作品的叙事伦理内核

发布时间:2014-03-07 09:22:50 论文编辑:jingju

1 绪论


1.1  黎紫书生平及创作情况 
黎紫书,是马华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原名林宝玲,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怡保,曾在大马最具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章《星洲日报》担任记者整整 12 年。和许多移居于台湾的马华作家李永平、张贵兴、钟怡雯、陈大为等不同,黎紫书是常驻大马的异数,崛起于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奖,享誉华语文坛,是马华本土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她的创作在历史回忆和现实生活间探险,在荒诞困境和奇诡想象中挥洒,在暴烈残酷里书写温柔。她赢得的诸多赞誉,很大一部分原因出于小说里独特的体验:她眼中的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生存世相。
黎紫书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个世纪 90 年代,自1995年第一篇短篇小说《把她写进小说里》获得第三届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马华小说首奖,黎紫书在大马屡获大奖:1996 年以《蛆魇》获得第 18 届联合报文学短篇小说首奖,1997 年又以《推开阁楼之窗》获得花踪小说首奖。她的创作也引起了台湾文坛的关注,几乎与马华李永平、张贵兴、商晚筠、黄锦树等作家齐名。黎紫书的文字绵密丰富,想象沉郁奇诡,笔下的南洋风雨,反映了她对马华本土特色的独特书写,但黎紫书并不仅以经营地方特色,或记录族裔血泪为局限。她于1999年在台湾首度出版的小说集《天国之门》,已经可见描摹不同题材、风格的努力;于 2000年获第 22 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的短篇小说《山瘟》,尤其显现了她出入国家民族历史及市井风尘间的探险与关怀。
........................


1.2 黎紫书创作的研究概况 
目前收集到的国内外关于黎紫书作品的论文有三十篇左右,这些论文对黎紫书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黎紫书小说对女性形象的书写,分析其小说的女性叙事、边缘叙事以及历史叙事。如黄一的《黎紫书:新生代马华女作家》,黄晓娟的《双重边缘的书写—论马来西亚华文女性文学》。黄一认为,黎紫书的创作着力刻画背负本源性裂痕的女性形象,以根植于女性丰富的生命体验的知性视角完成以母性情怀为中心的女性叙事。在南洋话题、马华题材等小说中通过人性叙事和民间叙事的边缘型“逆向获得”了叙事资源,从而用文字烛照生命、提升艺术,也拓展出女性文学的新境界。黄晓娟则认为,在黎紫书作品中所关注的双重边缘意识、主体历史关怀、南洋乡土情结等与男作家呈现出一种共性;同时她又以女性独特的经验,细腻生动的感性体验和灵敏睿智切入生活的角度,致使她的创作从性别叙事的角度形成当代马来华裔不可替代的记忆与命运的书写。
(二)通过分析黎紫书小说中男性形象(父辈形象),来研究其小说的暴力特质所表现出来的“弑父(弑男)情结”与对父辈的召唤。如彭程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关键词的阐释边界辨析——以黎紫书短篇小说创作为例》,林春美的《在父的国度:黎紫书小说的女性空间》,舒勤的《黎紫书小说父辈形象的研究》。彭程认为,黎紫书小说的暴力特质无疑可视为对父权压抑的反应,小说角色与修辞之狂躁乖戾是作家无意识之表达,亦无可否认是一种切切实实、身体力行的抗议;同时其小说中有易为男性批评家所捕捉的“弑男情结”,也有一般男作家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厌女症”。
.......................................


2 人的困境:黎紫书小说的伦理主题


黎紫书都善于用幽灵般的笔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用近乎零度的冷漠语言赤裸裸地叙说日常生活现象的恶,表现人性的幽暗与荒诞。正如王德威所说:“营造一种浓腻阴森的气氛,用以投射生命无明的角落,尤其是黎紫书的拿手好戏。”黎紫书小说具有后现代意识流的解构特征,有将大马的乡土特色与历史、现实、幻想、人性、宗教结合起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质,以及有将散文、诗歌、小说轮流混杂的叙事特色,这是诸多评论者对黎紫书创作特色的共识。
黎紫书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在尝试不同的现代后现代叙事手法,融合自身独特的女性经验,书写史话家族故事、浮华现世、青春不安等不同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黎紫书一直只是在用阴冷的语言叙事如何吊诡地逃离或逃向罪的禁忌与诱惑主题的话,可以想见,她必定在已经成型的小说模式下,执着地诉说人性的罪恶。这样,她的创作充其量也只能向读者展示人性的幽暗面。所幸,黎紫书在对不同罪恶的扣问中,领悟到了罪恶之于人生的伦理意义,从而走出了单纯形式上人性丑恶的冷漠叙事,进而探索人性罪恶的叙事伦理。
正如黎紫书在《让世界投影》中说:“ 事实上,如今重读这些旧作,我只觉得过去的短篇小说写得用力过猛,处处透露着当年的勃勃野心。而后来的微型朴拙,随笔率性,它们让我自己离开‘作家’的理想愈来愈远,而对文学的态度却愈来愈虔诚。”之于她对文学愈来愈虔诚的态度,不再单纯只是为了获奖而成为作家,她于 2010 年发表了唯一的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建构与完善自己的主体性,追问个人生存境况的各种可能性。
..............................


2.1  历史回忆颠覆性的伦理叙事 


黎紫书小说的伦理主题首先突出表现在对个体的历史悲剧性的书写。黎紫书对历史题材的书写,充分展现了她对大马本土人的困境的理解。作者在书写马共的历史故事中,采用家族故事与马共历史交织的模式叙述,叙述蕉风椰林中的血腥历史,形成了充满南洋特色的历史传说。正是在这种南洋本土特色的历史题材的构想中,黎紫书表达其颠覆性伦理叙事。


2.1.1  对马共历史的颠覆性叙事 
对马共的历史传说书写,是黎紫书与众不同的个性叙事,是一种反思。“马共”一直以来是马华文学叙事的敏感话题,学者提起关于书写马共的著作时都是以关注男作家为主,其实在黎紫书之前也有女性作家涉足马共课题,如商晚筠的《九十九个弯道》、唐珉《津渡无涯》,而黎紫书的《夜行》(1998 年)以不同的叙事,增添了新的南洋雨林神秘诡谲的历史神话传说。
“尽管黎紫书曾经表示自己和多数的马来西亚年轻人一样,对国家、民族甚至性别,都不执意,可是她依然可说是至今为止直接涉足本文所谓的失踪的国民(史)之书写最多的马华女作家。”严格来说,尽管黎紫书以马共历史为材料的力作只有四篇短篇小说,《州府纪略》、《山瘟》、《夜行》、《七日食遗》,但这几个马共题材短篇已可被列为马华文学的经典之作。题材是黎紫书作为马华女作家书写的独特所在,彰显着黎紫书小说对本土命运的独特关注。
................................


3 黎紫书小说的视角设置与叙事策略...........................(28)
3.1 孤独的儿童视角..................................................... (28)
3.2 孤独的女性视角..................................................... (32)
3.3 虚实互涉的视角切换................................................. (34)
4 黎紫书叙事伦理的意义................................................. (39)
4.1 根植本土特色,追寻文化身份认同.........................(39)
4.2 透过孤独视角,思考自身存在感..............................(40)
4.3 层层叙事圈套,寻找突围出路.................................(41)
......................................

 

4 黎紫书叙事伦理的意义


黎紫书的草根姿态在于以记录族裔血泪经营地方特色,尤其对马共历史颠覆性的独特叙事,在弱化的历史构想中塑造父辈形象。但她并不以此为限,同时通过儿童视角去观察解构成人世界,并尝试虚实互涉技法描摹市井民间生活,直射人性的世俗。应该说,题材和形式的特殊结合成就了黎紫书。
黎紫书通过伦理题材内容的选择,使其小说呈现出孤寂、冷漠的特征;在本土特色题材经营的基础之上运用历史与家族传说交织叙事模式、儿童视角、女性视角及视角切换的虚实互涉的冰冷叙事中,彰显了严肃的人生关怀,思考人性的异化与困难。这些始终都离不开黎紫书作为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华人身份,及其马华文学边缘者的身份。透过黎紫书作为马华文学边缘者对文学的忠诚追寻,不难看出为何其笔下人物总是孤独的。通过变幻莫测的层层叙事形式,足以看出黎紫书对文学、对自我存在定位的努力追求。


4.1  根植本土特色,追寻文化身份认同 
黎紫书以家族故事与马共历史交织的叙事模式,书写马共历史及刻画马共历史人物,塑造了有别于高大的马共历史英雄人物的弱父形象以及独特的抗日女子形象;甚至在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精心设计小说的层层圈套叙事,运用马来西亚“5.13”的政治事件作为人物发展的模糊故事背景,把自己土生土长的锡埠风土及生活在那里的人物书写出来,是典型的在地书写。
....................................


结语:
在叙事伦理的小说主题内容和诗学形式的互动关系中,黎紫书用冷漠的笔调叙述了炽热的人文关怀,彰显其对生命伦理的终极关怀和对审美意蕴的深度探求。
从获得第三届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马华小说首奖开始,黎紫书便获奖无数,更有的试图模仿黎紫书的笔调风格,或是参考其作品以找出“得奖作品的模式”。花踪效果加上土生土长的背景,使得黎紫书分外获得马华文坛的认同,“那时期马华文坛写实派和留台现代派为断奶与经典出现论争,黎紫书以马华‘草根’姿态缔造了不亚于留台作者们的文学成绩,故特别让马华文坛引以为傲。”
黎紫书的草根姿态在于以记录族裔血泪经营地方特色,尤其对马共历史的独特叙事,在历史构想中塑造父辈形象。但她并不以此为限,试图通过儿童视角去观察解构成人世界,并尝试虚实互涉技法描摹市井民间生活,直射人性的世俗。题材和形式的特殊结合成就了黎紫书。
黎紫书,经常赤裸裸地逼视人性深处的罪恶、孤独、世俗来解剖人性。越是狠命地撕扯生命中最残忍薄弱的一面,越能显示她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而她在大马的乡土上建构出的魔幻现实特质,魔幻主义、现代意识流、后设技法等,如《蛮荒真相》叙事视角切换,《告别的年代》故事套故事的虚实互涉手法,则显示出她对审美意蕴的伦理探求。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