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认同与党内民主的关系
一、政治社会化与政治认同
1、政治社会化的涵义与功能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教化与个体主动学习的互动过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通过政治权威机构、社会组织和群体有目的、有意识、系统地将现存政治体系所认可的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行为规范灌输、传授给社会成员,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政治人,从而使政治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维系现存政治体系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组织和群体积极主动对社会成员进行教化的同时,广大社会成员也积极主动地接受社会政治文化的教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人格。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政治社会化的完整统一过程,它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政治发展历史,也伴随社会成员个体的一生。所以,如果一个社会的政治社会化是成功的,那么就会在社会与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连续的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
政治社会化,对于当代世界任何国家,无论其实行何种政治制度、何种政治体制,也无论其经济发达还是落后,都是关系到该国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政治文化的传播、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以及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政治社会化的成败关系到政治体系的存亡。可以说,任何国家统治都离不开政治社会化所进行的思想统治,统治者总是利用其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化手段使社会成员认同其政治合法性、接受其主导的政治文化,维护和巩固其统治。
政治社会化是政府消除统治危机,巩固政权的主要手段。任何处于变革中的政府无不面临着更大的考验。一般认为,构建一个国家要解除认同方面及合法性方面的危机、公民对政府的认同和参与是政府统治的基础,出现上述危机的政权容易被颠覆或爆发革命。因此,一个政府必须培养公民对它的尊重和自愿服从,要让人们广泛认识到政权的统治是合法的,并愿意积极的参与政治及社会事务,推动社会的发展。作为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政治社会化的成败关系到政治体系的存亡。可以说,任何国家统治都离不开政治社会化所进行的思想统治,统治者总是利用其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化手段使公众接受其主导的政治文化,维护和‘ 巩固其统治,有效的政治社会化可以成功地消除这些危机。...................................
......................................
第二章党内民主建设的成效及其对政治认同的影响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所以也一直以来都负担着对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教化的重要任务。党内成员一直都是民众政治社会化的主力军,因此,党内认同的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民众政治认同度的高低。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党员进行民众政治社会化活动的态度和倾向上,党内民主建设增进了党内政治认同,党员在日常对民众的政治教化等活动中,由衷地表现出了积极的政治情感,其真情实感对民众的感染力必然是很强的,由此带动了民众政治认同的提高。另外,党内政治认同提高后,先进党员的榜样作用也会随之显现,对民众政治认同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党内政治认同提高的有效成果直接转化为了民众政治认同的素材资源,比如党内的先进事例、好人好事等等,不仅是构建党内政治认同过程中成功塑造出的典型,更是民众了解党的先进性的窗口,对于加强民众的政治认同感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1、党内民主建设提升政党执政能力,构建政治认同
党内民主发展程度是决定党执政水平的高低和执政地位巩固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在中国已经执政50多年,具有牢固的执政地位,在人民群众中间具有崇高的威望。通过开展党内民主,提高广大党员对党的干部的监督力度和对党组织的认同度,进而提高党的组织凝聚力、廉洁程度,并推动党执政能力的整体提升,从而获得社会广泛的政治认同。
公民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是利益认同,而公民利益的获得必需通过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他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提出的生产力标准也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方向,也是我国公民对党、政府及制度产生认同感的基础。邓小平也多次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他认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我国公民从改革中也获得了较多实惠,因此,其对党的改革政策是拥护和支持的,对党的政治认同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
第二章党内民主建设的成效及其对政治认同的影响...........24
—、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探索...........................................24
二、党内民主建设实践及成果........................................26
三、党内民主建设成效对政治认同的影响....................32
第三章党内民主建设的不足及原因分析......................35
一、党内民主建设的不足..........................................36
二、党内民主建设不足对政治认同的影晌....................39
三、党内民主建设不足的原因分析...............................41
第四章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增进政治认同......................44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政治认同................................44
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掘政治认同源泉..................47
三、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政治认同文化.......................48
...................................
结语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只有集全党之力从多个方面共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在当前社会剧变的形势下,克服困难和挑战改善党内民主状况。党内民主建设的状况不仅仅关系到我们党的生存和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社会化的顺利推进,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政治认同感,因此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非凡的意义。党内民主建设的成果一方面能够加强我党的凝聚力和吸纳力,使党内成员认同度提高,另一方面良好的党内民主状况还能够建立、巩固和加强民众对党、对国家的认同,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中的良性政治社会化运作。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积极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的培训,使党员认识到,争取正当民主权利,不但是党员的权利,同时也是党员的义务。让他们了解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自己有什么样的权利。要教育党员增强维权意识,理直气壮地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充分认识到仅仅履行义务而不行使权利,不是合格的党员,切实改变那种党员只是“按时交党费、凡事听领导、议事表同意”的不正常现象。要注意将党员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党员的工作、学习联系起来,与党员合理合法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与党员在党内的政治权利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要增强党员主体意识的严肃性,对那些党员主体意识淡薄,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应该釆取多种手段加强教育。
这种良性政治社会化也正是维护政治稳定、传播政治文化、缓解价值观冲突的过程,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中种种问题和矛盾的一剂良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内民主建设,通过政治社会化发挥的巨大作用,对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尚立.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理论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王长江.党内民主制度创新:一个基层党委班子“公推直选”的案例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4]许冬梅.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5]王海峰.社会转型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
[6]肖立辉等.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7]高新民,邹庆国.党内民主研究:兼谈民主执政[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
[8]侯少文.党内民主研究[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
[9]刘德厚.广义政治论:政治关系社会化分析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0]赵渭荣.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