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塔的形成历史及与民俗宗教的关系
塔,汉文史籍毕业论文范文译为“窣堵波”、“塔婆”,“偷婆”,“素覩波”等,其意为“累积”、“方坟”、“圆冢”、“大聚”、“灵庙”、“高显处”、“功德聚”等。佛塔起源于古代印度,后来逐渐演变为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民间,建塔之俗颇盛。佛塔之俗,又源于人们对佛教的信仰。佛教的传播有两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是利用佛经进行说教;第二种是用形象化的实物或图画进行宣传,塔无疑是这种方式的最好注解。塔对佛教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同时,塔也是佛教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具有深刻影响的一个明证。
(一)中国塔的形成历史
中国的文化精神,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的融合,楼阁就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天地无根,人渴望与天地交流,获得精神的升华,羽化飞仙就是这种追求的神话幻想,楼台阁榭就是现实的体现。
印度佛塔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由半圆形变成了多边形,这种印度佛塔与汉地木构高楼相结合而成的楼阁式塔身在我国数量最多,技艺水平最高,也最有欣赏价值。自东汉问世以来,历经唐、五代、魏晋南北朝数百年不衰,成为汉地佛塔塔身的经典样式。同时,这种功能结构的建筑样式,也使汉塔处于一种灵活的地位,既造成了汉塔一系列的特点,也预含了汉塔向结构功能多样性方面的分化。同时,我国民族风俗文化的多样性也带出了佛塔塔身的千变万化,诸如密檐式塔身、亭阁式塔身、宝瓶形塔身等等。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塔也遍布中国各地。
在“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受儒学思想的影响,社会讲究尊卑有序,祠祀是礼制规范中的重要体现。当佛教的塔传入时,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看作是祠庙了,也就是当时的人们将塔与佛堂视为一体,塔即是寺,寺即是塔。后来塔寺分离,塔逐步发展成为佛寺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对独立于佛寺,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形式。
中国塔的塔身内一般都设有楼梯,能够登临远眺。唐宋以后,登塔游览之风就更为盛行了,为了适应塔登临远眺的功能,中国的匠师在塔身的结构上作了许多改进,如为了便于登攀和仁立,塔内设有楼梯,并在塔身的每一层用平座挑出塔身之外,形成周回游廊,还设立勾栏,人们可以从塔身内部走出来,在游廊之上观览山川景色,将登高极目远望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印度佛教崇拜的象征物——窣堵波,具有神秘性和非理性,使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难以接受,在其初入华夏文化圈时,就被改造为中国人所能接受的楼阁形式。..............................
.....................................
二、大姚三塔的形成历史及与大姚民俗宗教的关系
大姚县位于滇中,东邻永仁、元谋县,南同姚安、牟定县邮:邻,西和大理州的祥云、宾川县接壤,北激金沙江,与丽江地区的永胜、华坪县隔江相望。1986年曾作过几次文物普查,在大姚发现了古人类生活遗址及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还出土了战国时代的编钟等青铜器。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了远古时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现在的大姚,包括地域、建置、民族、习俗、风情、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
在中国著名的西北丝绸之路开辟以前,在中国的西南部,己经有一条民间商道在悄然地进行着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就是西南丝绸之路。大姚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碧镇在历史上就是南方丝網之路的灵关道重镇。金碧镇位于县境南部,东南现子,西北倚山,城随地势起伏,状似荷叶,古有“荷叶城”之称。古往今来,这里一直是商贸通衢大道上的重要驿站,秦时开通的灵关道经过这里,南去汇合另一条连结蜀地的五尺道,伸向缅甸、印度,成为西南对外贸易通道的一个重要点。至今,在大姚江底河岸上,还留有古道遗迹——铁索桥的方孔。择道开通,经过部落往来、征战移民、通商贸易,大姚古镇朝朝暮暮马帮络绎不绝,马铃叮当,市井喧腾,地方经济不断发展,曾几度繁荣。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经济上的交往必然导致文化上的交流,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影响巨大的佛教文化最早就是从这条通道直接传入中国西南部的。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的流入,在大姚土地上曾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古迹已经涯没于历史的风尘中,不为人识。但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进入大姚城,有三座挺拔的身姿却在瞬间唤起你对大姚历史的追忆,这就是金碧三塔。三塔分立于县城东、西、南三面,三座塔巍峨雄伟,肃穆壮观,既点缀着山水城乡,又成为当地历史人文及民俗文化的见证。................................
......................................
二、大姚三塔的形成历史及与大姚民俗宗教的关系..........11
(一)白塔的形成历史及与大姚民俗宗教的关系..................12
1、历史上白塔的造型受到生殖崇拜的影响......................15
2、历史上白塔变“白”受到白石崇拜的影响.......................18
(二)文笔塔的形成历史及与大姚民俗宗教的关系...............21
(三)锁水塔的形成历史及与大姚民俗宗教的关系........24
(四)明清三塔并立的地域文化....................................26
三、大姚三塔的现状对当地民俗宗教的影响.........30
(一)以白塔为中心的民俗活动.........................30
1、登白塔........................................................ 31
2、到普照寺进香................................................32
(二)以文笔塔为中心的民俗活动.......................42
(三)淡出的锁水塔........................................ 44
四、大姚民俗宗教的特点.......................... 46
结语
综上所述,民俗宗教既包括民间的各种宗教祭祀活动,也包括民间非宗教活动中带有宗教色彩的内容。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在大姚境内依然存在这些活动,三塔所代表的,就是一种佛教文化对当地的民间文化产生影响后又与当地民间信仰文化融合后的产物。由小见大,在中国大地上,塔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民俗文化的最好集合体。塔是一个地方的名胜古迹,因为与人们的民俗宗教,信仰观念结合起来而生发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透出浓郁的民俗味道。
宗教是古代风俗的贮藏库,研究一个民族的风俗必须对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了解。塔,是一种精神信仰外化的表现,它在中国脱离了印度佛教本身所具有的含义,走入中国的民俗生活,中国用自身的文化改变了它,让它逐渐流行,逐渐适应每个地方的民俗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塔的宗教意味逐渐退去,渐渐与中国日常老百姓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新的民俗文化生活渐渐取代了原有的民俗文化生活,让塔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的三塔,已经成为一道城市景观,与那古代的宗教民俗越走越远,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已经得到各方的重视与提倡。古塔是一个地方的宝贵财富,我们既要保护和珍惜它,又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它,使它不仅具有历史的民俗宗教价值,还要更加富有现代的意义,丰富人们的民俗宗教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汉)刘安等撰,刘文典集解,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年。
[2](唐)樊绰撰,赵吕甫校释:《云南志校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3]陶立墦:《民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
[4]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5]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6]林继富:《中国民俗通志?民间文学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7]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华文化通志?宗教与民俗?民间风俗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8]《羌族词典》编委会:《羌族词典?文学类》[M],四川:巴蜀书社,2004年。
[9]杨学政:《原始宗教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0]蔡家麒:《论原始宗教》[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