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代写:旅游涉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探讨——旅游体验与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3-12-04 20:27:4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毕业论文范文,本研究将武汉木兰草原作为研究案例地,结合认知-情感-意动理论,研究旅游涉入的三个不同维度是如何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在模型框架中引入旅游体验、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木兰草原旅游者填写的问卷数据,检验构建的模型的合理性。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近年来,可持续旅游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崇,关于可持续旅游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焦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应坚定不移走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从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政策也可以看出我国将可持续旅游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持续扩大,旅游人数逐年递增,在提升旅游地经济效益与居民收入的同时也为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小的压力,严重阻碍旅游地的持续健康发展。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在旅游地的行为将会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出现的游客乱丢垃圾、践踏植被等不文明行为会破坏旅游地的生态系统。“中国游客赏樱不文明行为” “敦煌壁画刻字”等游客不文明行为被各大报刊大肆报道,这不仅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也损害了旅游地的形象。因此,为了重塑旅游形象,旅游地不得不重新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

原有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假定只要旅游者进入旅游地就一定会破坏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管理部门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如限制和监管,来缓解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随着环境心理学在旅游领域的不断发展,有学者发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主动采取措施来保护旅游地的环境。因此要想旅游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转变发展思路,由原有的采取强制措施转变为引起旅游者的高度重视,使其自发实施环境责任行为。

毕业论文范文怎么写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1.1 拓展旅游涉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实证分析

有关旅游涉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成果不多。旅游涉入的不同维度如何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需要进一步探究。学者近年来才将旅游体验纳入研究框架中,有待进一步丰富其影响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本研究以旅游涉入为自变量,将中介变量确定为旅游体验、地方依恋,将研究视角确定为旅游者的互动过程,考察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游览时的互动因素(旅游涉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择武汉木兰草原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可以丰富旅游涉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

1.2.2 实践意义

1.2.2.1 本研究为引导旅游者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将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因素确定为旅游涉入、旅游体验、地方依恋,将四者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中,并进行实证分析。随着对影响环境责任行为因素的深入了解,可以从前因变量出发引起旅游者对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了旅游涉入的各个方面,为如何改善旅游体验和地方依恋提供依据,并最终增加旅游者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可能性。针对旅游涉入的不同维度,对如何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地方依恋,最终为提升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提出可行的启示。

第2章 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旅游涉入的研究综述

2.1.1 旅游涉入的内涵

涉入最早被学者用来研究个人对社会事件所持有的态度,营销界的学者利用涉入来研究与消费行为相关的问题。1947年,美国的Sherif等学者提出“自我涉入”概念,他们认为涉入是个体的态度行为准则,主要是指个体对情境、刺激与自身关联程度的认识。Stone(1984)认为涉入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个是心理涉入,另一个是行为涉入。心理涉入指的是个体对其所参与的活动或购买产品的认知;行为涉入指的是个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Selin等(1988)是首次将涉入概念引入旅游领域的学者,他们认为自我涉入实质上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出现在休闲活动与个体之间,在特定时刻,涉入能够通过个体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愉悦感受和自我表达来体现。自此之后,涉入在休闲、旅游领域的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Havitz等(1990)认为旅游涉入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由特定的刺激或情境唤醒,具有不易被察觉的特点。Kyle等(2003)将旅游涉入视为个体对旅游活动价值的感知,这种感知会受到个人需求、价值观等的影响。王坤等(2013)认为旅游涉入是旅游者因为受到旅游地及其提供的系列产品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状态。陆相林等(2017)参考Havitz等(1990)、王坤等(2003)的界定,探讨旅游涉入与地方依恋的关系。王华等(2018)认为旅游涉入是旅游者在开展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愉悦等心理感受。Zaichkowsky(1986)对涉入的定义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涉入是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认知,这种认知与个体内在需要、兴趣和价值观关系密切。当个体认识到产品或服务能够与其内在需要、兴趣和价值观相契合,个体就会产生涉入,且个体认识到的契合度越高,涉入的程度也会越高。基于现有的关于旅游涉入的定义,本研究发现旅游涉入的内涵有两个核心要点:一是个体需求、兴趣和价值观会影响旅游涉入;二是旅游涉入体现了个体对旅游活动的认知,并存在认知差异。基于此,本研究将旅游涉入定义为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契合其内在需要、兴趣以及价值观的感知。

2.2 旅游体验的研究综述

2.2.1 旅游体验的内涵

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最早提出“体验”这一词语,并将体验定义为一种精神内在意识,这种内在意识包含心境和过程,只有当个人真正意识到这种心境和过程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状态。Holbrook等(1982)认为体验对研究消费行为意义重大,此后众多学者尝试从服务营销领域来界定顾客体验。Holbrook等(1982)的研究指出个体是体验的研究对象,刺激是体验的基础,而消费的产品或服务则是刺激的主要来源。Schmitt(2000)指出体验是个体在观察或参与事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观感受。Pine等(1998)强调体验是个人参与的事件与其心理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因此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旅游体验。

在20世纪60年代,旅游体验开始进入国外研究者的视野。Boorstin(1964)首先对旅游体验进行界定:旅游体验实质上是一种消费行为,这种消费行为是人为的,具有可预先设计和构想的特点。Mac Cannel(1973)指出人们对当下生活的反应就是旅游体验,其实质是旅游者对本真性的感知。Prem等(2004)将旅游体验视为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形成的对旅游地的整体印象,不同的旅游者会获得不同的旅游体验,因此他们产生的愉悦感和舒适度也会存在差异。综上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旅游体验的研究较早,关于旅游体验内涵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一种观点认为旅游体验是一种能使旅游者有所收获的休闲活动,关于旅游体验的另一种观点是,它是游客对正在进行的旅游活动的积极反应。

第3章 研究模型与假设 ............................... 18

3.1 研究模型构建 ................................... 18

3.1.1 已有研究模型 .................................. 18

3.1.2 本文研究模型 .............................. 19

第4章 研究设计 ...................... 24

4.1 研究对象及区域选择 .................................. 24

4.2 量表设计 .............................................. 24

第5章 实证分析 ........................................ 32

5.1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 32

5.2 信度分析 ....................................... 33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表5.1是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整体而言,调查样本男性略高于女性,其中男性样本占比52.3% ,女性样本占比47.7%。从受访者年龄结构来看,受访者的年龄以18(含)-45岁居多,占比高达47%,其次是46-60岁(含),占比为32.7%,60岁以上受访者占比为19.5%,18岁以下受访者占比最少,为0.8%,被调查者以中青年人居多。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本科、大中专,分别占比49.7%、34.4%,9.3%的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6.6%的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受访者整体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受访者的收入主要集中于5001-8000元(含),占比高达34.7%,其次是8001-10000元(含),占比为27.8%,月收入为3001-5000元(含)的样本量位居第三,占比为22.7%,月收入为3000元(含)与10001元以上的受访者群体占比分别为6.8%、7.9%。受访者的职业主要分布于企业,占比为38.4%,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的样本量占比为23%,个体工商户的样本量占比为11.9%,自由职业的样本量占比为7.5%,12.4%的调查对象是学生,5.1%的调查对象是离退休人员,还有1.8%的调查对象是其他职业。

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将武汉木兰草原作为研究案例地,结合认知-情感-意动理论,研究旅游涉入的三个不同维度是如何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在模型框架中引入旅游体验、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木兰草原旅游者填写的问卷数据,检验构建的模型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旅游涉入会正向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结论。这与王华等(2018)、范香花等(2019)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同。与上述学者不同的是,本研究探讨了旅游涉入的不同维度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在p<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吸引力、中心性、自我表现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假设H3a、H3b、H3c成立。其中,“吸引力→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路径系数是0.167,“中心性→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路径系数是0.386,“自我表现→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路径系数是0.177。中心性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最大。中心性与旅游者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若旅游者在日常的生活中爱护环境,他们在旅游地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旅游体验、地方依恋、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旅游体验显著正向作用于地方依恋。假设H4成立。这与杜法成等(2018)、罗教盛等(2022)的研究结论一致。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人们要面对来自工作、生活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需要在不同角色之间来回转换,旅游者通过生态旅游能够获得感官和情感慰藉,能够使他们产生良好的旅游体验。旅游者获得的旅游体验越良好,越愿意赋予旅游地特殊的含义,从而与该地产生情感联结。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旅游体验显著正向作用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假设H5成立。与洪学婷等(2018)、Wu等(2022)、Obradovi´c 等(2023)的研究结论一致。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地方依恋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假设H6成立。与祁潇潇等(2018)、程卫进等(2022)的研究结论相同。旅游者在游览生态旅游景区时,当其感受与记忆中的某一片段相似时,就会产生情感依恋,最终通过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来体现。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