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不同能力水平幼儿排序能力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28 17:45:52 论文编辑:jingju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的缘由
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具有明确的顺序性。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尽管表现出不同的水平,都遵循着共同的学习路径。各种排序能力的发展顺序依次为:正排序一逆排序一传递性4双重性。教师在进行排序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先进行正、逆排序的讲解、示范、投放材料,等到幼儿掌握一定程度的正、逆排序技能后,再提供培养幼儿传递性推理能力的活动材料,最后提供培养双重性思维能力的材料。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精确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排序的掌握程度逐渐加深。但是在看到共同的学习路径的同时,教师在面对不同能力水平幼儿对待排序任务的不同表现时,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方式使幼儿沿着共同的学习路径前进,而不是停止不前,或偏离学习路径。教师关注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学习路径,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幼儿能够做到了什么,已经学会了什么,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幼儿实际的水平处在哪里,并且在此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寻求新的突破,如何设计引导策略。按照学习路径理论,研究者愿意在遵循不同数学能力水平幼儿的学习路径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数学能力水平幼儿在解决排序问题的不同表现以及所能采取的引导策略。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儿童在解决某种任务上的能力表现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相互转化。而此类转化不是一獄而就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对儿童现有水平的观察、了解基础上釆取相应的引导策略,促使儿童向潜在水平发展。
………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
虽然从论文内容的选取点上,本论文只是选取了数学教育内容的一小部分知识点,并且在论文选取的研究样本上,也只是选取了中班共6名幼儿,但是,研究者觉得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一个起点和范例,更可以引发幼教工作者对不同数学能力幼儿的真正关注。提到幼儿数学教育的问题,数概念的研究是其核心,大量的研究也是围绕数、量、数量关系进行,在现实的生活中,家长更是关注幼儿对数等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认识,忽略对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排序内容作为数学教育的内容,看似平凡却对幼儿思维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专家学者将排序能力的发展作为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手段或途径。对排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排序问题的纵向发展特点的研究,横向不同能力的比较并不是很多,例如排序能力发展的规律、特点。影响排序能力发展的因素,排序与分类,量的排序、事件排序,已经排序与推理等相关能力的相关性探讨等等。研究者试图利用前辈研究的成果、研究的方法,对其能力差别进行横向的比较和分析,了解4-5岁中班不同数学能力水平幼儿在排序能力的不同水平状态,并对其差异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充实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的理论研究。
……….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排序能力的相关研究
排序(ordering)是较高水平的比较,比较(comparing)是儿童根据某些具体特征或属性在两个或两组物品间建立关系,比较是排序的基础。排序涉及对两个以上物品或物群的比较,还需要将物品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按顺序排好。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排序被称为序列(seriation)。?相对于模式,排序中前后元素之间一定存在等增或等减的规则,而模式不必是等增或等减的。但是模式也将其划为排序的不一样形式。排序具有三个特性:第一是排序的可逆性,说的是从两个方向排序的能力,也就是可以将物体按一定量的差异排列成递增或递减的顺序,例如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等等;第二是排序的传递性,排序中的传递性,可理解为如果B比A长,C比B长,那么C就比A长;第三是排序中的双重性,指按等差关系排列的物体序列中,任何一个元素与前面一个元素、比后面一个元素的双重关系。例如,在正向的从短到长的排序中,任何一个元素(除首尾元素之外)都会比前一个元素长,都会比后一个元素短。
………


第二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按照维果茨基的解释,“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于一定的已完成的发展系统个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第二种水平是指在成人、同伴或能力较强者的帮助下,依靠指导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虽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在他人指导帮助下,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介于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就称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变化是由教学决定的,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里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应当依据最近发展区,依靠尚未成熟的功能,我们并不是否定原来的一切教学方式,而只是摆脱老的误解。”二是教学要超越发展,始终走在发展的前面。维果斯基认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它能激发和引起处于最近发展区中成熟阶段的一系列功能。”好的教学,教师能够提供给儿童发展最有效的指导,能够帮助儿童获得良好的同伴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的欣赏,积极地掌握知识、交流和团队工作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有效指导和良好的同伴合作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由教学决定的,教学“创造着”儿童潜在发展水平的高低。
……..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第一节研究方法.......... 11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11
二、研究方法 ..........11
三、研究工具和实验材料.......... 11
第二节研究方案 ..........12
一、测查安排 ..........12
二、测查指导语.......... 12
第三节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与编码.......... 13
一、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13
二、数据资料的编码 ..........13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15
第一节4-5岁不同数学能力幼儿排序任务的具体表现.......... 15
一、不同数学能力水平幼儿完成排序任务的观察记录.......... 15
二、不同数学能力水平幼儿完成排序任务行为变化图表.......... 20
第二节4-5岁不同数学能力幼儿排序任务的总体分析.......... 22
第五章讨论.......... 24
第一节4-5岁数学能力水平较高幼儿排序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24
第二节4-5岁数学能力水平中等幼儿排序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25
第三节4-5岁数学能力水平缺乏幼儿排序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26


第五章讨论


第一节4-5岁数学能力水平较高幼儿排序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数学能力水平较高的幼儿,不仅能够使用较高水平策略顺利完成排序任务,而且逻辑思维很明确。此类水平的幼儿己经处在排序能力相对较高的水平状态,进步的空间和效果可能没有那么明显。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排序任务的解决上,多角度验证幼儿对排序顺序性的理解情况。同时检验幼儿行为操作结果与思维过程是否同步,郵别机械练习产生的练习效果,需要从操作活动和逻辑语言表述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


结论


研究者虽然只是进行4-5岁幼儿长短排序的小样本研究,但是每个领域内的教学手段和思维都是相通的。在数学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下,对幼儿数学活动的设计,重在思维过程的培养,而不是要求得到某种结果的呈现;重在数学知识的实质理解,而不是利用记忆表征的提取;重在数学能力的迁移,而不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因此,依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键节点,及研究者对排序任务的深入了解,研究者针对长短排序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对排序内容要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数学活动本身的逻辑性、科学性、客观性就要就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对所教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的把握,同时还要贯穿联系整个数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逻辑、关键概念。排序活动并不是简简单单给幼儿几个差异量的物体,然后将其进行有顺序的排列,其中蕴含着幼儿对排序顺序性、可逆性、传递性、双重性的从简单直观操作到内部逻辑思维的建构。因此,教师在进行排序活动设计和教学前,应该翻阅关于排序内容的数学知识的书籍,重点关注排序内容的关键节点问题,以便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注意内容难度、材料的选择。切忌因为幼儿园数学内容简单而忽视这个学习环节,幼儿园阶段就是学习简单的数学思维和技能,然而如何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去传授给他们简单的数学思维和技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成人来说是简单的问题,对幼儿来说却是受益颇多,何况是逻辑性很强的数学教学活动。
2.从第一次教学开始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幼儿园阶段是幼儿秩序感发展的最好时期,即关键期,良好的规则建立是深入教学活动探讨的一个良好开端,因此,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排序活动中,要明确排序的方向,是横向排序还是纵向排序,可以示范加语言讲解,而一般利用小红旗或其他小标记作为排序幵始的标志;要明确排序的基线,在一些量的排序,特别是长短排序,要在同一基线上排列才正确,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比身高的经验讨论基线的作用,而不是硬性的灌输;排序规则的明确,这就涉及到材料的提供和最后表述排序结果,对于中班的幼儿尽量采用单维度排序,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